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從街道建築找找歷史: 西環五臺(又稱七臺)之二

青蓮臺


青蓮臺(通青蓮台,Ching Lin Terrace)是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青蓮臺位置在卑路乍街以南,山市街以東,薄扶林道及蒲飛路以北。其命名與鄰近的學士臺、太白臺等皆以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命名。政府正式在1926年1月29日宣佈此地點的命名


 












青蓮臺以往又名李星衢道,原因是它的業權曾由李星衢和其公司擁有。
李氏於19361940 年出任香港華商總會主席,又曾為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總理。他的事業在香港發跡,其後更成為康年銀行和康年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銀行後來被收購。家族擁有西半山羅便臣道15號大宅,20091218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青蓮臺上有歷史古稀的魯班先師廟,及現已經搬遷漢華中學原校舍、還有數棵古老細葉榕及一些唐樓民居。


 



舊漢華中學


漢華中學(Hon Wah College),20069月遷校之前稱為Hon Wah Middle School,是香港一所著名的親中全日制直資中學(附設小學部),由漢華教育機構主辦,位於中西區的西環青蓮臺,於1945年創校。舊校舍位於香港西環青蓮臺10號。現址為香港小西灣富欣道3號。著名校友多不勝數,包括:立法會議員葉國謙、特首辦特別助理陳克勤、中銀集團保險執行總裁邵衛國、人大代表王如登。


 





面對大學生宿位不足,香港大學購買了漢華中學青蓮臺原址,計畫將舊址申請在不清拆下改建為宿舍,被屋宇署以《建築物條例》拒絕。據了解,港大修改建築圖則後,已獲屋宇署同意,並在
201010月中將申請呈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若順利通過,最快在20129月完成改建,為港大研究生提供140個宿位,連同龍華街興建中的1800百個宿位,港大在2012年仍欠1900個宿位。


中學新舊制並行下,2012年高考生和首屆中學文憑試學生同年升讀大學,由於大學生倍增,各院校的宿位嚴重不足,要求政府提供用地興建宿舍之餘,部分院校亦自資購入物業改建宿舍。


 


據了解,港大已修改建築圖則,在不影響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的青蓮臺九號舊校舍向行人路方向作出改動,興建一個約 一百平方米 的後花園,有關改動不會影響建築物結構,加上屋宇署酌情處理,最終接受港大修改後的圖則。


 


港大發言人稱,有關改動一方面可美化環境,採光度增加,亦能令空間增大,另一方面亦不影響宿位數目;完成改建後,港大會在宿舍地下設歷史角,介紹漢華中學的歷史,並會連接新增的後花園,開放予公眾參觀。


 



魯班廟


香港三行工人(木工、油漆、泥水)視魯班為先師。關於魯班其人其事,見《魯班經》:「師生魯定公三年甲戌 五月初七 午時,是日白鶴群集,異香滿屋,經月弗散,人咸加之。」民間是在 農曆六月十三日 定為師傅誕。在當日全行休息,一起拜先師。各建築公司或商號會為員工舉辦宴會。在舊日每間三行商號還會向小孩派飯,稱為師傅飯。據說小孩吃了師傅飯,會更加聰明伶俐。


 




青蓮台魯班廟建於光緒
10年齡(1884)。據說當年有10名三行工人,在自設神位拜祭先師後,認為三行工人應該有一間魯班廟以供奉先師。其中一位工人提議每一工人科款兩角五分,作為建廟基金。於是十人合共籌得二元五角。其他工人聞訊亦陸續捐贈。根據廟內石刻記載,當年合資捐建魯班廟的人達1172名,都是廣東人,以新會人最多。當年首席華人富商李陞得知三行工人欲建魯班廟,即以「禮興號」名義,將西環山坡一幅地口頭贈予工人立廟。三行工人有了地之後,以建廟基金購買英泥紅磚,本身參與義務勞動,一座簡單的魯班廟很快便落成。當年重事建築業的華人多數賺錢,他們認為是魯班先師照顧,對香油捐贈特別慷慨,立廟四年後即重建,將原來簡單房屋建成廟宇的規模,並成立廣悅堂管理廟宇。但李陛並沒有辦理轉贈土地業權的法律手續。廟宇開光後,有曾姓弟子捐贈銅鐘一座,保存至今。現時廟宇被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古蹟。


 


李陞在生時將整座西環山送給長子李寶龍。商人李陞於1900年逝世,家族業務開始衰落。



李氏一直未有將魯班廟贈地之事告知兒子李寶龍。到了
1924年,李寶龍因生意失敗,被迫出售西環山還債,連帶青蓮台的魯班廟也面臨拆卸命運。魯班廟的管業人廣悅堂聞訊大驚,他們一直以為廟是李陞,又名李禮興所送,已是私家地。幸好買家合興公司是建築行商,東主李星衛和譚煥堂答應不拆該廟,即時委託律師做契,將廟產捐給廣悅堂管理,讓我們今天可以欣賞這座十九世紀末的美麗建築。該地段時值4萬餘元,除了廟宇外,還有餘地可建樓。業權解決後,為了感謝李、譚二人,廣悅堂特立「紀功誌德」石碑於廟前,記述二人善舉。到了1927年魯班廟再擴建至現今格局。


 


廟宇是兩進式建築,為港島區壁畫數量最多的一間廟宇。廟內、廟外、門牆和山牆都有壁畫,如「張騫泛槎圖」、「風雨歸舟圖」、「夜遊赤壁圖」、「蝴蝶水仙圖」、「達摩渡江圖」、「訪友圖」、「雙龍圖」,尚布不少花烏、人物和書法夾於其中。廟內二進的後壁也有三幅畫,中為「福祿壽全圖」,左右皆為山水畫。除了壁畫外,廟的山牆、後牆和墀頭都布泥塑圖案,如「引福圖」、「學琴圖」、「文王會姜學」、「封神演義」、「書圖」、「花卉雀鳥圖」、「醉酒圖」等。魯班廟的山牆與其它廟有點不同,採用疊落式建築。


 


 


廟內有三塊石碑:
1884(光緒10)的「倡建魯班先師廟簽題工金芳名碑誌」、1924(民國13)的「紀工誌德」碑、1951年的「倡建魯班先師廟碑記」。


 


魯班廟受漏水問題影響,每年花上廿萬元填補裂紋。該廟在200911月透過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維修資助計劃,獲撥款711000元先進行外牆裂縫維修及屋頂維修工程,解決滲水問題,20103月完工,是全港首個參與計劃並竣工的單位。復修後的天花桁條及裂痕已用木糠及桐油修補好,還可防白蟻入侵,天面瓦片則由灰漿破裂至換好破損瓦片,狀似「官帽」的屋頂亦重新掃上油漆。廟宇在去年底將再維修廟內的壁畫及泥塑,預計需花二百多萬元。


 


古蹟辦在其網頁上指該廟是香港唯一供奉魯班的廟宇,其實香港戒毒會在石鼓洲亦建有魯班廟,那是為部分戒毒人士而設。


古蹟辦網頁: http://www.amo.gov.hk/b5/lo_pan_temple.php


 


 

交通方面,來訪者必須由山市街拾級而上,沒有車路可直達,所以環境清幽。亦可以在薄扶林道(近蒲飛路巴士總站)下車,然後有小路拾級而下到達。


 



桃李臺


桃李臺(通桃李台,To Li Terrace)是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桃李臺位置在卑路乍街以南,山市街以東,薄扶林道以北。其命名與鄰近的學士臺、太白臺等皆以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命名。政府正式在1926年1月29日宣佈此地點的命名


 



桃李臺不像附近其他臺階有空間建住宅。(2011年拍攝)


桃李臺有住宅學士臺的一個入口。(2011年拍攝)



桃李臺近山市街的一段有一道長樓梯,通住學士臺住宅和桃李園。街道的另一端為分岔路,沿樓梯向北走可到達青蓮臺或魯班先師廟,沿樓梯向南走能前往薄扶林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