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壽臣山及壽山村道





壽臣山 (Shouson Hill) 是港島南部的一個山丘,位於黃竹坑與深水灣之間,海拔150米。這座山週圍是香港其中一個高尚住宅區,被稱為壽山村。

壽臣山的北部為黃竹坑谷(曾被英國人命名為士丹頓谷),是明清時期香港村(又稱香港圍)的所在地,有指這是整個香港名稱的由來。

壽臣山原名鐵坑山,因昔日黃竹坑一帶被稱為「鐵坑」。至於壽臣山的名稱,因1936年獲英王為表揚周壽臣對香港貢獻,將鐵坑山命名壽臣山,並把他的府邸松壽居,門前道路命名為壽山村道 (Shouson Hill Road)



從黃竹坑道交界向北望向壽山村道。左邊是黃竹坑新圍。(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3B-E號外向東望向壽山村道(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9-19F號 Shouson Peak 外的壽山村道。Shouson Peak 的位置原是恒生銀行何善衡家族擁有的壽山村9號南苑(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12號入口。(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東1號外的壽山村道。(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通往壽山村道39A號丹林壽山村道41號碧園、壽山村道41A至41F號的道路(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47A-B號及49A-B號。(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仍可找到早年RBL 361號及RBL362號的地界石。(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松柏花園望向黃竹坑。(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45號財政司司長官邸。(2012年拍攝



壽山村道望向 Shouson Hill Drive 1、2及3號李嘉誠家族大宅。李嘉誠及長子李澤鉅因深水灣道68號大宅申請重建,於2007年底搬進由長實於2002年向梁智鴻醫生家族收購的壽山村道24號祖屋,該物業及後重建成壽山村道22A、22B及22C,然後易名為壽臣山徑1、2、3號,李嘉誠居於1號屋,李澤鉅一家則居於2號屋。Shouson Hill Drive 並非正式的街道名稱(2012年拍攝


從黃竹坑道與香島道交界望向壽山村道。(2012年拍攝)




壽臣山位處偏僻壽山村道16E的壽臣山廣場總算有數間店舖及一間超市為居民服務。建築物由新鴻基地產擁有(2012年拍攝)

周壽臣
1861年於黃竹坑新圍出生,11歲便由父母送往中央書院。洋務運動期間,清廷決定「派童赴美」,以吸收西洋知識。於是,清政府代表容閎便來港訪尋學童。由於周壽臣在港已經接觸西學,因此被容閎選為第三批大清留美幼童之一。1874年,周壽臣等人便到達美國並獲安排進入溫斯第小學(Winsted Local Grammer School 唸書。1年後,周壽臣從溫斯第小學畢業,並於同年9月入讀菲立斯學院。留美幼童由於已經融入當地社會,開始剪去辮子,部分更皈依基督教。這令當時清朝保守勢力怒不可遏,並不斷上書李鴻章,要求召回留美學童。雖然容閎力排眾議,可是後來李鴻章仍然決定召回留美學童。周壽臣只能無奈地放棄入讀哥倫比亞大學機會,回到中國。留學學童得不到政府認同,政府並沒有善用其專長,相反將他們投閒置散,薪酬及待遇極為差劣。後來,周壽臣被調往天津海關工作了一段短時間後,於1883年跟隨德國前副領事穆麟德前往朝鮮,處理稅務問題。可是1885年,穆麟德由於私通俄國,企圖引入俄國勢力而遭李鴻章革職。於是,便改由袁世凱總管朝鮮問題,周壽臣輾轉亦轉到其麾下。周壽臣加入袁世凱陣營後,終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發揮,協助維護中國在朝的特殊地位。可是東學黨起義於1894年發生,日本政府藉故進攻朝鮮,周壽臣與唐紹儀、梁如浩等人留守至最後一刻,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全面撤退。周壽臣在朝鮮十五年間,由最初的一名翻譯員晉升成為署理仁川領事。
回到中國後,周壽臣被安排到天津輪船招商局任副幫辦。列強在八國聯軍之役中,嚴重毀壞津局財產。1903年出任關內外鐵路總辦,官至二品。周壽臣亦協助籌辦鐵路學堂,以培訓國內鐵路專才。後來在1909年調任「奉錦山海關兵備道兼山海關監督」,負責管理於英法聯軍之役後開埠的牛莊(今營口)。
民國成立,袁世凱對周壽臣特以授予三等嘉禾勳章,以資嘉許。他回港不久後獲香港政府贈予太平紳士銜。他更於1919年成為潔淨局官員,開始了其從政之路。周壽臣於192112月被委任為定例局官員。香港政府希望利用其人際網絡,鞏固本身的統治。後來,省港大罷工爆發,作為華人領袖的周壽臣穿梭兩地調停。1926年可說是周壽臣雙喜臨門的一年,先於年初與港督金文泰被喬治五世冊封為爵士,繼何啟、韋玉、何東後成為第四名華人爵士。喬治王子(後晉為根德公爵)更成為英國史上,首名親臨香港授勳的皇室成員。後來,金文泰更委任周壽臣為華人第一名議政局議員。年紀老邁的周壽臣決定於1936年退任兩局議員,並獲英皇賜予終生享有「閣下」(The Honourable)稱謂。同時,國民政府再贈三等嘉禾勳章予周壽臣,確立周壽臣華人社會領袖的地位。
日軍佔領香港後,身為華人領袖的周壽臣別無他選的情況下,與羅旭龢、羅文錦、鄧肇堅等人在日軍指示下成立「香港善後處理委員會」,處理糧食、治安等問題。磯谷廉介於1942年上任後便解散了委員會,改為成立香港華民代表會及香港華民各界協議會,而周壽臣為香港華民各界協議會主席。

1921
年獲港督司徒拔爵士推薦入香港大學校董會後,積極推動創立中文系,成立中文學院。周壽臣亦於1935年參與成立香港仔兒童工藝院,並成為創校校董。周壽臣亦大力推動廢除婢制。除了成立香港保護兒童會外,還身身兼數職,擔任數個慈善組織的職位,是熱心公益的有力證據。

1959
123日晚上他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98歲。死後,周壽臣的喪禮以基督教儀式舉行。遺體最後安放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百年英傑:皇仁舊生與香港社會展覽




皇仁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是香港第一所官立中學,由中央書院到維多利亞書院,再到皇仁書院,皇仁三易其名,四遷校址,至今一百五十年。官校的出現改變了之前只有來華教會和私塾/義學提供教育的情況。皇仁舊生在當代香港政府及各行業中,位居領導者大不乏人,不少更活躍於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壇,其中領袖群倫的包括孫中山、廖仲愷、王寵惠、周壽臣、何東、何啟、利希慎等。
為慶祝今年皇仁書院成立一百五十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特別與皇仁舊生會、皇仁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合辦是次展覽,介紹皇仁書院的發展歷史,以及歷年畢業生對中國和香港的貢獻。

 

展覽日期:25.11.2012 – 9.12.2012
地點: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香港中央圖書館13號展覽廳

 
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8

 
免費入場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香港仔黃竹坑徑


如果講街道因城市發展而變得體無完膚,香港仔的黃竹坑徑 (Wong Chuk Hang Path) 是其中一條。它在1937924日被命名,比黃竹坑道更要早(黃竹坑道原是香島道的一部份)

 

現在它被港鐵南區工程、聖公會聖士提反中學附屬小學、香港仔隧道分成三段。


從南風道交界望向黃竹坑徑側位於。(2012年拍攝)

黃竹坑徑1號的保良局黃竹坑長者安老中心。(2012年拍攝)

黃竹坑徑的黃竹坑老人護理綜合大樓。(2012年拍攝)

通往中壽臣山苗圃的黃竹坑徑。(2012年拍攝)

 


黃竹坑徑35號的中壽臣山苗圃。(2012年拍攝)

黃竹坑徑的中壽臣山苗圃。(2012年拍攝)
黃竹坑徑側位於南風道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2012年拍攝)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田灣: 田灣山道, 田灣街, 田灣新街, 田灣邨, 田灣徑


田灣這名字亦被使用作區內多個名稱:田灣邨、田灣山道、田灣街、田灣新街及田灣徑。
田灣山道是一條單程路連接石排灣道是一條田灣邨對外的必經之路。


從石排灣道交界向西南望向田灣山道。(2012年拍攝)



從石排灣道交界向北望向田灣山道。(2012年拍攝)



田灣山道的大王公公(2012年拍攝)



田灣道2號的保良局慧妍雅集書院(2012年拍攝)

田灣街市天台兒童遊樂場外的田灣山道。(2012年拍攝)







田灣山道。(2012年拍攝)


田灣街是沿田灣邨連接西面的田灣山道,另一方由東面再轉向南連接可排灣道及香港仔海旁道。


從田灣山道交界望向田灣街(2012年拍攝)



從田灣道望向田灣變電大樓。(2012年拍攝)



田灣街的田灣商場名田灣邨(2012年拍攝)







田灣街的明愛白社區教育中心-香港仔及明愛張奧偉國際賓館。(2012年拍攝)



明愛社區教育中心-香港仔中心主保(2012年拍攝)



田灣街的明愛張奧偉國際賓館(2012年拍攝)



明愛張奧偉國際賓館外的田灣街望向田灣邨。(2012年拍攝)



田灣徑一端連接田灣街,仍可找到工廠大廈。早年位於田灣街及田灣徑交界就是香港魚露公司。


田灣徑。(2012年拍攝)



昔日位於田灣街和田灣徑交界的香港魚露公司。
坊間的地圖及小巴、巴士路線卻有田灣新街這街名。現場也找不到這個街牌。此街是車輛進入田灣邨及鴻福苑唯一必經之路。當中的鴻福苑地址是田灣新街4號。





進入田灣邨的道路-田灣新街??。(2012年拍攝)
(後註:不過,這條田灣新街已經因著都市的發展而消失了。地政總署告知我,在1993年之前田灣新街是一條直街貫穿舊田灣邨。大約在1993年田灣邨進行重建,田灣新街便永久封閉。田灣邨重建後,田灣新街已經不存在。現時在田灣邨的街道呈Y字形,沒有街道名稱,與原來的田灣新街在位置和地形上都不一樣。)





田灣邨舊稱田灣徙置區,原本興建了15座第三型徙置大廈,於1965年至1966年落成。於1991年至1992年期間,田灣邨原有15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 重建後的田灣邨共設五座,分別於1998年落成。
現時田灣邨五座住宅樓宇名稱為:田澤樓、田康樓、田健樓、田麗樓和服務設施大樓。服務設施大樓用作長者房屋。另外有一座屬於房屋署的田灣商場及多層停車場連地下的巴士和小巴總站。



居屋鴻福苑。(2012年拍攝)



田灣邨田灣商場。(2012年拍攝)



田灣邨聖公會始南小學入口。(2012年拍攝)



田灣邨聖公會始南小學。(2012年拍攝)



田灣邨明愛香港仔長者中心。(2012年拍攝)



位於田灣邨的議員辦事處。(2012年拍攝)



田灣邨平面圖。(2012年拍攝)




田灣邨物業服務辦事處。(2012年拍攝)


田灣邨長者住屋。(2012年拍攝)

 



田灣邨多層停車場及巴士總站。(2012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