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香港第13任港督彌敦抵港,剛好上環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彌敦靈機一觸,下令所有妓寨一律遷至石塘咀,決定利用色情事業該區得以開發。石塘咀因而名盛一時,成為集黃賭毒於一身紅燈區。當時石塘咀有數百間妓院,「大寨」70多家,妓女近2000人,酒樓40家,而依靠妓寨維生的人更接近5萬人,遂有「塘西風月」之稱。 1926年暴雨後的石塘咀山道。
以當時香港人口不足50萬來說,香港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依賴石塘咀生存。此外香港第一間戲院亦是位於石塘咀,名為太平戲院。太平戲院位於德輔道西,是香港當時最大的粵劇戲院。
1930年代德輔道與山道交界的石塘咀。右邊的廣州酒樓,原是金陵酒樓,1919年的政府工務報告記載了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海旁地段第183號金陵酒店完工。在1920年代搬往皇后大道西。
1920年代由山道望向屈地街電車總站。右邊是陶園酒家。
在香港日治時期,因為日軍總督部頒令所有華人妓院必須遷到石塘咀的「娛樂區」,所以石塘咀曾再度繁華起來。當時石塘咀易名為「藏前區」(假名:くらまえく),大酒家和妓寨都相繼復業。高峰時期,領有牌照的妓院有五百多家。不過當時民不聊生,能夠上妓院的只有一批日憲密偵。
根據香港學者陳雲(全名陳雲根,現時任職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鹹濕」一文中提及,有人推斷,謂鹹濕之詞乃1920至30年代石塘咀之妓女所創。當年妓女頗多接待附近碼頭苦力,該等男人終日勞累而流汗,海風吹拂,皮膚結鹽,惹來一身鹹水味,故稱該等上門尋芳之急色男子為「鹹濕佬」。 現在位於德輔道西交界的山道,左上方是連接薄扶林道與干諾道西的行車天橋。(2011年拍攝)
時至今日隨着社區發展,石塘咀已經找不到一點昔日塘西風月歷史痕跡。
1980年的屈地街電車總站。旁邊的建築物經歷幾十年及第二次世界大戰,1983年亦逃不過城市發展,重建成香港商業中心,樓高42層。當年的塘西風月少了建築物作見證。
石塘咀的屈地街電車總站。(2011年拍攝)
Hi Soldier 兄,
回覆刪除原來你已搬了新家 ! 感覺好嗎? 我還未敢轉, 聽說 劣評如潮呢 !
Thanks for all the old & new HK information ! very good!
玲子
[郵政信箱 P O Box回覆09/10/2011 07:33:24]Hi Soldier 兄,
人是要面對現實. 自己開了幾個火頭, 現在逐個升級. 希望短期內不必再攪一次 ! " 免費午餐" 也要花點氣力去享用. 無奈中也要接受 !
其中 "pH Japan Lure" Blog 已升級了 ; 這個郵政信箱也在進行, 希望一切順利吧 !
Thanks for the advice!
玲子
[版主回覆08/10/2011 08:57:01]怎樣也好, 你不轉就不能再用yaho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