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園街 (Spring Garden Lane),是灣仔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單向行車,橫跨皇后大道東,胡中大廈旁有一段梯級向上直通堅尼地道。
灣仔皇后大道東胡忠大廈旁的春園衙,石級可通上堅尼地道。(2011年拍攝)
一段石級路的春園街一直上可到堅尼地道。(2011年拍攝)
從堅尼地道向下望一段環境寧靜的石級路春園街,與平路上建滿大廈,繁忙的春園街大不相同。(2011年拍攝)
從灣仔莊士敦道望向春園街。(2011年拍攝)
據掌故專家鄭寶鴻表示,184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富人甸地 (Lancelot Dent) 成立寶順洋行,因販賣鴉片致富,在現時春園街一帶擴建其花園洋房,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園內有一小湖供划舢板之用,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

一張描繪1846年8月20日灣仔春園的圖畫。不少小學教科書都引以為殖民地政府建立維多利亞城。圖中的海邊,即是皇后大道對出。遠處山丘相信是摩利臣山的位置(後來政府移山填海)。
1866年顛地破產,春園人去樓空,那時華人勢力抬頭,有錢華人有能力買地,春園被改建成中國式樓宇,開闢多條街道,包括春園街、舢板街(現稱三板街)等。不少原居於春園的富裕歐洲人搬離該區,遺下的只有「春園街」這名字。由於春園建了一個泉水池,及後更因此命名為「Spring Garden」,而該街道本應譯為「泉園街」,但由於英文「Spring」可以翻譯作水泉,也可以譯作春天,最終被譯為今天的「春園街」。海旁有多座碼頭及一船塢,現已不復見。不過,從1886年11月20日的政府憲示第449號有關鋪設渠管招標,現在的春園街稱為「景春花園里」。
香港發展真係急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