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港島半山干德道

干德道 (Conduit Road,舊稱干讀道) 是香港半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道路東端連接羅便臣道及己連拿利交界,西端連接旭龢道及克頓道交界。香港日治時期,干德道曾被改名為出雲通。干德道20號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的最南端半山區出口。主要是大單位的高尚住宅區。









干德道兒童遊樂場。(2011年拍攝)





干德道62號G帝豪閣對出。右面護土牆上是聯邦花園。(2011年拍攝)




干德道44號文麗苑()對出。(2011年拍攝)


干德道的建設源於1864年薄扶林水塘發展儲水計劃。在港島半山區西南邊斜坡,鋪設一條主輸水管,在世紀末,建成一條馬路,名為Conduit Road,「Conduit」即是輸水管之意,中文則音譯為干讀道(後改譯作干德道)。當時的富有人家在這區築建大宅。





1911年,太古洋行買辦莫幹生在干德道41(現址為聯邦花園)興建一座宮殿式豪宅。莫幹生育有2子莫興崇和莫應基。據悉,五十年代荷里活名片《生死戀》亦曾於大宅取景,至六十年代拆卸,並由會德豐重建為豪宅屋苑。




不少大廈雖然建在干德道以上的山邊平台,但亦以干德道為入口。圖為干德道15號全景大廈及17號康苑。相片右邊行人路附近是中區半山行人扶梯系統的終點。(2011年拍攝)


莫仕揚家族簡史


莫應基來自一個買辦世家,買辦是指洋行聘請的華人代表,負責接洽中國人生意。 由祖父莫仕揚開始,三代歷六十年,皆為太古洋行香港的總買辦,比怡和的買辦 何東家族還厲害。

根據莫應基胞兄莫應溎,在六五年寫的《英商太古洋行在華南的業務活動與莫氏 家族》一書中記載,祖籍中山縣會同村的莫仕揚,原在廣州營商,他於一八六○ 年由廣州遷往香港,經營建築業,並做雜貨貿易生意,還買入港島花街一帶地皮 ,建有幾十幢房屋。


由於莫仕揚人面廣,與不少洋行有往來,想在香港大舉發展的太古洋行,便在一 八七○年透過中間人,力邀莫仕揚出任太古總買辦。不懂英文的莫仕揚,透過傳 譯做生意,他在每單買賣中,都可向太古收取百分之五佣金;而交易的華人,亦 會給予回佣,令他獲利豐厚。

一八七九年,莫仕揚逝世,由兒子莫藻泉繼任太古總買辦。由於得到太古信任, 莫藻泉更安排其他莫家兄弟,在廣州、上海等太古分支做買辦,而同鄉親友、子 姪、姻親亦陸續安插入太古工作,莫家前前後後共有一千名家族成員及鄉親加入 太古,當時外界謔稱太古洋行為「莫氏家祠」。


一九一七年,莫藻泉病逝,總買辦一職交給長子莫幹生做。莫幹生在任職期間, 因囤積炒太古糖而大賺六、七百萬元,並斥資一百萬買下干諾道近山頂的逾十萬 呎地皮,興建當時全港最豪華的英國皇宮式別墅,因此引起太古洋行經理布朗的 懷疑,派人查核他的賬目。而自此之後,雙方開始有嫌隙,遂在一九三一年,莫 幹生辭去買辦一職,他在位的短短十幾年間,卻已累積了一千萬元的驚人財富。


這位一代「股聖」莫應基,於2001年靜悄悄地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五日後,舉行喪禮匆匆出殯,然後家人才刊登訃聞,不少股壇中人,未有機會致 祭。他雖然低調辭世,但一生卻充滿傳奇,他曾是匯豐銀行御用經紀,江湖地位 遠高過馮景禧,連股壇教父李福兆,也只屬他的後輩!


由於莫應基英文了得,早在三十年代已入行做經紀,日治時期,香港股票交易停 頓,他也被迫轉行。四六年和平後,他在香港華仁書院教了幾個月英文,不久香 港會重新運作,他從此活躍股壇,由於他成功成為匯豐的御用經紀,生意愈做愈 大,在行內甚有地位。


「以前全港做股票的人,都識得莫應基,連玩香港股票的外國人都識得佢,你話 幾犀利!佢當然威過馮景禧及李福兆,莫應基做到好巴閉時,佢兩個先至出道。」 經紀業老行尊朱頌田(行內尊稱「朱翁」的朱頌田於五九年入行,七二年開設朱頌田證券,現已退休。)表示,早於五十年代開始,莫應基的名字一直響噹噹。

「陣時銀行未有證券部,佢基金盤,會透過我經紀買賣。差不多所有匯豐盤,都 由莫應基做晒!佢好勤力,雖然十點鐘開市,但佢朝朝早八點前就會去同匯豐高 層傾偈、接柯打。」朱頌田說


由於有匯豐這名大客仔,莫應基在五、六十年代,江湖地位已確立。七四年,莫 應基在香港會晉升為副主席,七七年更打破該會過去百年傳統,成為首位華人主 席,而且一直連任八屆,直至八五年,四會(香港、遠東、金銀及九龍會)合併 前一年,才正式引退。


除勤力外,行內人指他交際手腕了得。「匯豐信託部鬼佬同佢關係好好。佢好捨 得使錢,五、六十年代,每年聖誕節佢都會送靚酒,同埋會向怡和洋行訂購好名貴Suit length 布料給銀行的鬼佬。所謂Suit length,是指每疋長度 三碼 四分三的布料,可以夠 做一套西裝,每疋的圖案都獨一無二,陣時要成二百幾蚊,仲貴過一圍鮑翅席。另外,佢仲有隻遊艇,專門招呼鬼佬,還請來女侍應,在出海期間招呼賓客。」一名熟悉他的老經紀憶述。

那個年代,經紀傾生意,很多時會請客人到夜總會或私人會所飲酒消遣。莫應基當年在西環屈地街,與朋友成立私人的「陶然俱樂部」,各人輪流請客,每月有 一、兩次請福臨門到會,他還愛請人拉二胡,自己引吭高歌。


而莫應基的酒量亦相當了得,白蘭地、威士忌無一 倒他。他最愛軒尼斯 XO 不單很少飲醉,而且從不影響翌日工作。「佢記性可以話係超人,夜晚即使飲酒,第二朝起身佢依然記得昨晚同人傾了什麼生意,識得吩咐伙記照做。」他的細仔莫慶雄醫生說。


每朝他都會燕窩,午飯時間,如果無應酬,便會獨個兒跑到位於利源東街的友利 女子理髮室休息,那裡雖名為理髮室,實質提供正宗按摩服務。他在那裡匆匆吃 過外賣飯盒,通常是鏞記叉燒飯,然後做按摩及午睡。即使中午未能抽空,也會 在四點鐘收市後,前往那兒稍事休息,才繼續晚間活動。


到了晚上,莫應基最愛請朋友食飯。即使他已淡出股票生意,他請客的習慣一直 維持至死前數年。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曾是他的常客,「我呢世人,就淨係欠佢 個人飲食人情。佢最鍾意請人去福臨門食飯,請親都係最好酒,最好,每人一隻 鮑魚,每圍幾萬元,邊個咁捨得,我就唔捨得啦!」


1950年代,仿宮殿豪宅屹立於此街道,更設有網球場等。其中一幢豪宅由吉席·保羅·遮打爵士發展,名為雲石堂,著名於華麗堂皇,位於干德道1號,該址1946年大火後,在1950年重建成二十層高的住宅,作為政府宿舍用途,現時名為遮打大廈,又名遮打堂。

 


遮打堂


講開中環1890-1904年填海、地產公司置地、遮打道、遮打公園,就不可不提位於干德道一號的雲石堂/現為遮打堂。2010920日獲古迹辦專家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半山干德道一號雲石堂守衞室,屬政府土地,是已故名人吉席‧遮打的豪宅燒毀後之遺迹,懷疑是政府一直「走漏眼」,未有將之列入評級,到該地段即將有發展才獲「插隊」評級,古迹辦解釋有關建築物地理位置隱閉,難以察覺。




上圖為遮打爵士曾經擁有的雲石堂。


據悉,雲石堂用料講究,所採用的雲石來源自歐洲意大利及希臘,更於比利時打磨雲石堂為何由私人業權轉成政府擁有呢?據網上資料指出,1926年遮打爵士逝世,其遺囑將雲石堂贈予香港政府。1935年雲石堂成為殖民地的海軍部大樓(Admiralty House)

大宅在一九四六年五月因被大火燒毀後,一直空置,直至一九五三年政府才拆卸重建,改建成現時約二十層高的遮打堂,作為政府宿舍用途。





從舊山頂道遠望遮打堂政府宿舍。 (20116月拍攝)




位於干德道1號遮打堂政府宿舍的入口。 (20116月拍攝)



遮打堂標明是政府宿舍。 (20116月拍攝)



干德道1號遮打堂的斜路仍保留當年雲石堂的圍欄。道路頭有管理員,閒雜人等入不得。(20116月拍攝)


今次建議評級的守衞室,是遮打守衞的宿舍,相信建築物是大火後僅存的一部分。古迹辦實地視察後,發現建築物仍保持原貌,有中式瓦頂和舊煙囪,提出評級要求,獲專家小組建議評為二級。


古諮會主席陳智思在會上質疑「點解一早沒列入評級?」古迹辦解釋,由於得悉有部門將在上址發展,才發現守衞室的存在,加上需經過一條麻石樓梯才可內進,位置十分隱閉,被高地包圍,難以察覺。由於發現內部情況惡劣,故今次「插隊」評級。 (部份資料來自星島日報及太陽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