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中環畢打街

畢打街(Pedder Street),位於中環,原名必打街,連接雲咸街北端,南起皇后大道中,經德輔道中到干諾道為止。



從德輔道中望向畢打街,左邊是置地廣場及地下的LV名店,右邊是會德豐大廈。 (20116月拍攝)


 

從皇后大道中望向畢打街,左邊是怡安華人行,右邊是中建大廈。 (20116月拍攝)


必打街係以香港首位船政司(Harbour Master)海軍中尉威廉.必打(Lieutenant Willaim Pedder R.N.) 而名。香港開埠之初,政府山(即上、下亞厘畢道一帶)西北角有小山崗可府覽海港,故選作港務局的辦事處,並稱庶Harbour Master’s Hill。山崗對下,小徑通海旁之政府碼頭,亦稱必打碼頭 (Pedder Wharf)。小徑後來擴闊為必打街 (Pedder Street),成為中環商業區的心臟地帶。



上圖是1895年的畢打街。


1863年,政府在皇后大道中與必打街交界處落成一座鐘樓,鐘樓具有報時同報火警嘅作用,當時是中環的標誌,華人稱為「大鐘樓」。不過鐘樓因阻礙交通,在1913年拆御。香港開埠之初,必打街東面有顛地洋行,西面有郵政總局、渣甸洋行、連卡佛洋行等等。1867年,顛地洋行倒閉,原址就起了當時香港最高(六層高)的香港大酒店,1926年被大火燒毀。然後香港置地公司買了那塊地,改建成告羅士打行,1980年代再改建為置地廣場。



上圖是從德輔道中望向畢打街 (1927)。左邊是1926年大火後正在拆卸的香港大酒店。1930年代初,原址被興建成告羅士打行。1975年,該處再度拆卸興建成置地廣場。圖右的地段原為第二代的郵政總局,其於1924年改建為華人行及畢打行。圖中為落成於1924年的亞細亞行,曾於1950年代末重建,現為中匯大廈。



上圖相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畢打街。左邊中間的大廈是畢打行。

馬路中央可以泊車,在現今香港是妄想。


1950年化,政府設委員會檢討港九街道名稱時,據說有官員力主將「必打」改為「畢打」,因為「必打」的中文意思可解作「一定要打」,當時市民習慣將「必打」讀成「不打」(唔好打)。後來政府正式這條街改名為「畢打」街,但英文名就維持不變,沿用至今。



1924年落成的畢打行。是畢打街唯一尚存的戰前建築物。這幢充滿殖民地特色的
大廈由著名的巴馬丹拿建築事務所設計。畢打行於1926 年為著名發展商伍華所
有,他於1942 年成為中國華民各界協議會會員。戰前,畢打行大部份租戶都是
總部或分部設於中環的外國商行。日佔時期,大部份租戶紛紛遷出,故後來逐漸
有日本及華人商行搬入。日佔期間,這所建築物保持完好無缺。畢打行其後被已
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所收購。


現在環球大廈位置以前是書信館,即係香港郵政總局舊址,1976年搬遷後拆卸以興建香港地鐵中環站,原址上層就建成環球大廈。在畢打街西面的畢打行在1924年落成,並保存至今。


3 則留言:

  1. 第二張相影到我公司...
    [版主回覆07/13/2011 00:16:00]銀行?定係座大廈?

    回覆刪除
  2. Lovebeauty 愛美麗13/7/11 10:52

    畢打行樓下好似係上海灘,我去過上面嘅醫務所
    [版主回覆07/13/2011 11:13:00]是上海灘.

    回覆刪除
  3. 影到座大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