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灣仔告士打道

告士打道 (Gloucester Road) 是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位於香港島灣仔沿岸,連接東區走廊及中環金鐘一帶。1922年至1929年,港英政府於灣仔進行填海工程,將灣仔的海岸線由莊士敦道推前至現在的告士打道。告士打道就是在此時興建。當時告士打道只是一條海傍雙線車道,連接軍器廠街及銅鑼灣波斯富街。日治時期,告士打道曾被改名為「東住吉通」。


從告士打道上分域街行人天橋望向金鐘。相中央的行車天橋連接軍器廠街,但原來不屬於告士打道或軍器廠街。(2011年拍攝)


從告士打道上分域街行人天橋望向銅鑼灣。(2011年拍攝)



從告士打道上連接新鴻基中心的行人天橋望向金鐘。(2011年拍攝)


從告士打道警官俱樂部外望向銅鑼灣。(2011年拍攝)



「二號差館」灣仔警署


莊士敦道的老牌建築物,為位於介乎灣仔道與莊士敦道間的「二號差館」(1868年落成),填海完成後(1929)則遷往告士打道(1932),稱為灣仔警署。警署樓高四層,建築設計以流線形為主內有傳統的火爐、樓梯及門窗等的1930年代的建築特色,屬於新古典建築。1941年香港保衞戰進入尾聲時,該署遭到日軍嚴重炮擊,到了香港重光後需進行大規模的修葺工程,才能恢復運作。灣仔警署在20101122再遷往軍器廠街1號警察總部旁的新址。政府有意將舊警署活化,轉型成為特式酒店。


 


1950年代,告士打道隨着銅鑼灣及東角填海,延長至高士威道。到了1968年至1972年初,告士打道被擴建為四線至五線雙程分隔道路(當時擴建部份與維園道被稱為海旁大道,Water Front Road),成為香港市區最寬闊的道路之一,並且沿途不設交通燈而興建分層交匯處。1980年,兩條道路才統一命名為告士打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