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禮賓府與開放日

港英時代,港督府每年三月或四月都會向公眾開放,展示其花園盛開的杜鵑花。回歸後,改為禮賓府,而每年開放次數增多。最近一次便是20111113日。我花了不足45分鐘便逛完兼影相。


面向正門的禮賓府主建築







派發的禮賓府和特首辦兩款資訊卡對我來說是製造垃圾。



禮賓府後門更亭。



禮賓府後門。



禮賓府車房。






 






禮賓府背面。



禮賓府背面的嘖水池。






禮賓府飯廳。



客廳。





送贈的清明上河圖復製本。



宴會廳。每年授勳也是在裡面進行。可惜今次開放日大家未能進入參觀。












警察銀樂隊表演。

這座建築位於上亞厘畢道,最初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 (Surveyor General) 急庇利 (Charles St. George Cleverly)設計及督工興建,工程於185110月開始,歷時4年,第四任總督寶靈 (John Bowring)成為首位主人,當時總督府主樓為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物。由於總督府已不敷應用,總督德輔(William Des Voeux) 1890年決定加建兩層高、內有大型宴會廳的附翼用作社交場所。工程自18902月開始,歷時1年。日治期間,總督磯谷廉介命令工程師藤村清一,把總督府修復改建成和洋兼容風格,當中最曯目是加建一座日式塔樓。改建後室內的佈局未有改變,只是部份房間改為日式,並設有小型茶室,工程於1944年初完成。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於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董建華拒絕以此為官邸。就此前殖民地的港督府命名出現了問題。最初政府稱之為「前港督府」,後經政府專家討論後,建議將建築物更名為「紫蘆」,取意自建築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頂。後來由於此名與香港的一些建築物重名,加上社會普遍不認同,使得「紫蘆」一名最終沒被採用,而改稱為「禮賓府」。


 


2005年董建華宣佈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佈將以禮賓府作官邸,並花費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包括改良電力、電訊網路和影音系統,以及建造一個錦鯉魚池,以迎接曾蔭權的入住。20061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116日起,行政長官及行政長官辦公室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禮賓府」的名稱維持不變,而行政長官辦公室2011年已遷往金鐘新政府總部。


 










 

 

 

 

 

 

 

 

 

 

 

 

 

 

2 則留言:

  1. hope that the new CE will name the house as 特首府 :)

    回覆刪除
  2. soldier:開放日過咗都我唔知,見今期無咁迫人,喺咪無花睇關係??Diy
    [版主回覆11/15/2011 23:37:16]少人知咪人少囉.我排第二入場, 冇人在前頭,自然我影的相片不會有太多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