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或香港大學圖書館有關香港政府文獻的網站都沒有太多景隆街(Cannon Street)的資料和舊圖。
景隆街現時連接告士打道至駱克道。這條街早最初叫謝斐里(Jaffe Lane),不過不清楚確實日期。
從駱克道望向景隆街。(2011年拍攝)
要講這條街,就要說一個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鳴放怡和午炮。怡和午炮 (The Jardine Noonday Gun) 是香港銅鑼灣避風塘嘅岸邊,屬於怡和洋行所有嘅一座炮台,在每日中午12點鳴放禮炮,所以稱為怡和午炮,鳴炮前會搖8響鐘,起源自東角年代嘅怡和總寫字樓同倉庫,表示上晝工作時段結束。除咗每日鳴放嘅午炮外,每年除夕最後一分鐘還有額外放炮,名叫叫「子夜鳴炮」迎接新年。
由於近年有不少迎接新年的大型活動,包括在時代廣場及中環ifc,已經不見傳媒報導這個慶祝活動。年輕一代亦未必知道這個新年傳統活動。這是香港其中一個特色旅遊景點,現在只要捐贈指定金額予「思健」(MINDSET),就可以安排鳴放禮炮,自1989年開始,已經籌得超過500萬港元善款。銅鑼灣世貿中心有行人隧道橫跨告士打道通往銅鑼灣避風塘。
從駱克道望向景隆街。(2011年拍攝)
要講這條街,就要說一個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鳴放怡和午炮。怡和午炮 (The Jardine Noonday Gun) 是香港銅鑼灣避風塘嘅岸邊,屬於怡和洋行所有嘅一座炮台,在每日中午12點鳴放禮炮,所以稱為怡和午炮,鳴炮前會搖8響鐘,起源自東角年代嘅怡和總寫字樓同倉庫,表示上晝工作時段結束。除咗每日鳴放嘅午炮外,每年除夕最後一分鐘還有額外放炮,名叫叫「子夜鳴炮」迎接新年。
由於近年有不少迎接新年的大型活動,包括在時代廣場及中環ifc,已經不見傳媒報導這個慶祝活動。年輕一代亦未必知道這個新年傳統活動。這是香港其中一個特色旅遊景點,現在只要捐贈指定金額予「思健」(MINDSET),就可以安排鳴放禮炮,自1989年開始,已經籌得超過500萬港元善款。銅鑼灣世貿中心有行人隧道橫跨告士打道通往銅鑼灣避風塘。
1841年,怡和洋行從港英政府購得東角岸邊土地,興建渣甸貨倉,並且設有貨運碼頭,作為起卸貨船上貨物的用途。為了對付海盜,怡和洋行便於該處設立一座炮台。而每有大人物抵達或離開香港時,都會鳴放禮炮以示敬意。
直至1850年代的某天,怡和洋行總經理羅拔渣甸爵士剛從英國回到香港,員工便鳴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響禮炮。然而,此舉引起了駐港英軍的不滿,認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沒有權力鳴放禮炮。怡和洋行為了表示歉意,便負責於每天中午12時鳴放禮炮報時,以作為自我懲罰。當時的禮炮長3呎,炮聲遍及維多利亞港的兩岸。
1941年12月,日本皇軍佔領香港,將大炮奪去,至今亦下落不明。1945年香港重光後,英國海軍向怡和洋行送贈一門可發射6磅 重炮彈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傳統能夠得以延續。1947年7月1日 ,怡和午炮恢復正常運作。1961年有附近居民投訴午炮炮聲過響,水警沒收原有大炮,代以一門發射3磅 重炮彈的速射炮沿用至今。
因著維港填海,今天的午炮位置與最初的時候當然有所出入。
因著維港填海,今天的午炮位置與最初的時候當然有所出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