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赤柱聖士提反書院 (二)





七十年前的128日,日軍入侵香港,英軍節節敗退,由九龍再退守香港。1225日「黑色聖誕日」,香港守軍在彈盡糧絕、缺乏支援之下無力抵抗,港督楊慕琦和守軍司令莫德庇少將在當日下午三時許終於決定宣布投降,到九龍半島酒店簽處投降書。敵國軍人均被送進深水埗、北角和亞皆老街的戰俘營,其他外籍僑民則囚禁在赤柱拘留營,過着刻苦而缺乏自由的日子。

 

194214日,報章刊登公告要求所有外國人士在美利軍營操場集合,再送往香港島幾間酒店暫住,外國人曾向日軍要求將集中營設在山頂,但日軍拒絕。當然,要外國人居高臨下,而日本人仰望敵國人民當然不會接受,而且山頂是富有人地區,看著他們仍然開心生活,情感上亦不會容許。香港大學校長建議將港大用作集中營亦被拒。日軍當時接納香港首席按察司麥理覺爵士(Sir Athol MacGregor)的提議,將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和附近的赤柱監獄宿舍用作拘留營。集中赤柱監獄是用作日本憲兵拘留及審問反日份子的地方。1942115日,日軍宣佈將敵國外籍僑民送到赤柱集中營。那地方有許多房屋,不過由於被拘禁的外籍人士日漸增多,不少樓房可達至四、五十人一間房居住。一家人分配到學校一間獨立雜物房,有較獨立的環境已經是很幸運。由於有不少空曠地方,環境尚可。

 

囚禁期間糧食和藥物嚴重不足,每日分發給營友的米混雜不少垃圾,清洗後的米所餘無幾。後期營內經常沒有肉食而改以魚肉取代,不過質素很差。另外,每人每十天獲配給一安士糖,份量只夠沖一杯咖啡。營友又用海水燒飯,以確保獲得一點鹽分。雖然紅十字會代表可以進入營中視察,但日軍審查紅十字會的視察報告,難以如實反映營內情況,該會亦很難獲得日軍批准將救濟品和食物送入營中。

 

日軍容許營友實行有限度自治。他們以投票選舉組成各個負責不同職能的委員會,營內活動自如,可以舉行表演節目,有營友向兒童提供教育,成年人又可以參加興趣班。儘管各人因食物不足而骨瘦如柴,但死亡率很低(共有一百二十人逝世),大多數人能夠在日本戰敗投降後走出拘留營。

 

相比當時亞洲其他地區的集中營,赤柱集中營的情況已算可以接受。

 

想更了解赤柱集中營情況,不況看 Geoffrey Charles Emerson Hong Kong Internment, 1942-1945

 


聖士提反書院在戰後復課。為了紀念戰時這段歷史,校方在學校設立史蹟徑。最近學校再設立文物館,介紹學校歷史和該校曾成為集中營的黑暗日子。






一名戰俘以麵粉袋造的衫

戰俘在營內使用的米石磨在拘禁的後期,因沒而麵粉將米磨成粉造包。





英皇給予由集中營釋放戰俘的慰問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