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院道(Eastern Hospital Road),是銅鑼灣南部掃桿埔的一條道路,因東華東院而得名。 與東院道相聯的街道有銅鑼灣道、嘉寧徑、棉花路、大球場徑及加路連山道。政府在1931年7月10日刊憲命名東院道。
從銅鑼灣道交界望向東院道。 (2011年拍攝)在東華東院之前,灣仔區內的第一所華人醫院,是一間只有十張病床的醫院,名為集善醫院,它是由街坊籌集善款開辦,位於皇后大道東。 在1911年,該醫院由東華三院代為管理。 及後,東華總理為改善服務華人的醫療設施,決議建東華東院,適逢1918年歐戰,1920年代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所以此項目要待1929年始能建成。 開幕於11月27日,由港督金文泰主持。 而其必經之路,東院道由此得名。
東華東院。 (2011年拍攝)
醫院內放置了慈善家鄧肇堅爵士的頭像。(2011年拍攝)
紀念鄧肇堅爵士捐款改善東華東院及加設隔離病房的牌匾。 (2011年拍攝)
1918年2月26日馬場大火後,這數百屍體及殘肢主要葬於掃桿埔山上荒廢的咖啡園。而當時運送屍體經聖保祿醫院旁的山路運上掃桿埔山上咖啡園的運屍山路,便是現在的東院道但當年還沒有名稱。該處正式英文名稱一直名為:Caroline Hill Cemetery。直至1928年東華東院在該處落成之後才被命名為東院道。
咖啡園的由來真是與種植咖啡有關。有位商人從事咖啡貿易,由於見香港入口咖啡,不如在香港種植咖啡。於是他在加路連山山坡闢地種植咖啡,但是由於收成欠佳,最後不再種植。咖啡園亦已荒廢。
東院道亦是一條學校街。這是其中一間: 何東中學。
何東中學於1953年由已故何東爵士捐款創立,最初名為何東女子職業學校 (Ho Tung Technical School For Girls), 1970年學校中文名稱改為何東官立工業女中學。創校初期只有205名學生,到1983年已發展成熟,擁有正校、分校兩座校舍。
校園寬敞幽靜,正校及分校坐落於嘉寧徑兩旁,有禮堂 3 個、操場 2 個、課室 28 間、科學實驗室 4 間、科技與生活室 2 間、美術室 2 間、音樂室 2 間、醫療室及輔導室各 2 間;另有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家政室、服裝與設計室、陶藝室、英文角、多媒體語言學習室、地理室、地理信息系統中心及 3 間資訊科技教室。
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
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位於東院道7號內地段第2550號,一個小山崗上,批地時用作建教堂、學校和職員宿舍。1927年落成,一直以培訓青少年的個人品格和提昇香港的教育質素為己任。此乃一幢饒富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教堂。此乃二級歷史建築。
聖光堂歷史最早可以追朔至1870 年左右。倫敦傳道會在當時人口最為稠密的太平山區建立了一所福音堂。堂址在今天西營盤的普義街,土地由高露雲夫人(Mrs. Caldwell)所捐贈。建立福音堂的目的是向附近的貧苦大眾傳福音,並提供免費教育和醫療服務。福音堂內的西醫診所在1881 年開辦;先由楊威廉醫生(Dr. William Young)和譚臣醫生(Dr. J. C. Thomson)為居民免費診療,後由華人傳道黎福池負責診症,醫院負責派藥。診所開辦不足半年,每天便有近百人就診。西教士見居民對西醫藥的需求如此殷切,便計劃興建醫院,服侍平民。建於1887 年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可說是因太平山福音堂而萌芽及建成。
1894 年香港爆發大瘟疫因每月有過百人死亡,政府束手無策,當中疫情以福音堂所在的太平山區最為嚴重。政府在當年六月,下令將所有倫敦傳道會的醫院及診所關閉,福音堂學校更須永久停辦。最後政府更頒布【封閉不衛生屋宇條例】,迫令太平山區的居民遷出後,將全區包括福音堂在內的三百五十間民房全部拆御夷平,以隔離病源。太平山區的福音工作因疫病和政府收地而結束。
1897 年,倫敦傳道會牧師湛約翰及王煜初利用政府的收地賠償,在今天怡和街和渣甸街附近投得了一幅土地,並興建了一所有三個課室和福音堂的建築物,服務附近糖廠的工人。這所福音堂一直都是隸屬倫敦傳道會,到了1914 年,福音堂的教友跟隨灣仔福音堂,向倫敦傳道會申請轉到華人自理的道濟會堂(即今合一堂),以求逐步自治,並改名為「道濟會堂燈籠洲支堂」。初期燈籠洲支堂與灣仔支堂同由一個堂議會管理;至1919 年左右,試行自立,組織堂會和選舉值理,並接管倫敦傳道會的男女學校。多間學校在教堂內開辦,包括皮牧師(Rev. Pearce)辦的聖經速成學校,婦人書室,男子及女子學校。學生人數合計約有八,九十人。聖光堂多位長執都是當時主日學校的學生,包括:潘柏年執事,孫得恩執事,孫智徒執事等。灣仔堂的首位按立牧師何心如更是聖經速成學校的畢業生。
1922 年左右,政府欲收購教堂以開闢道路。西教士皮牧師和威牧師(Rev. H. R.Wells)代表堂會向政府磋商賠償及換地等安排。經過數年磋商,政府終於以六萬圓購買舊教堂,並贈送位於掃稈埔山崗上一幅約二萬六千平方呎的土地予燈籠洲堂重建教堂。建築工程由1926 年三月開始,同年七月一日舉行奠基禮,1927 年六月峻工,六月十一日開幕。遷堂後眾認為舊名不適合,堂會遂於1928 年通過改名,稱為「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 (資料來源: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網頁)
東院道曾經有一間東院道官立學校,位於東院道5號。學校創立於1958年3月17日,於1977年8月31日最後一屆同學畢業後停辦。學校有24間課室,由於有建築商陳德泰先生捐出30萬給學校,學校的設備較一般官校佳。由於收生欠佳,1973年已經開始改為全日制上課,不過最後政府也要殺校。
東院道官立學校1959年上午校的員生集體照。地點在舊政府大球場。
HI long time no see^^ very informative ar
回覆刪除東院道官立學校的校舍,就是何東中學的其中一個分校舍。東官關門後,曾作過南島中學臨時校舍。
回覆刪除這條東院道,埋藏了我家的不少回憶。
[Brother William回覆12/14/2011 23:11:58]非也…父母自幼在聖光堂成長,認識到組織家庭,我們自小也在那裡出沒,記得自己也去過咖啡園探險幾次…有朋友住在寮屋區…外祖父在東華東院過身…天主教的君王節傳教節活動都是在大球場舉行…我轉了天主教,聖保祿COMPLEX內的不小的君王小堂是我常去的…
[版主回覆12/14/2011 14:09:10]今天的東院道沒有住宅, 莫非你來自已經拆卸的寮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