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上環的必列者士街

必列者士街 (Bridges Street)的「必列者士」其實是William Thomas Bridges的中文譯音。


他在1843年完成牛津大學法律學位,1846年完成大學碩士學位。1847年成為大律師。1851年到達香港,創立「的近律師行(Deacons)」,是香港第四位執業的大律師。另外亦從事高利貸活動。他與港督寶靈關係甚好,其後更被任命為香港代律政司及代輔政司代替休假的有關官員。可是,他當官同時,卻繼續私人執業,置利益衝突於不顧,輿論對之力批,卻因有寶靈撐腰,無人動得他分毫。《華友西報》(The Friend of China) 的總編輯,曾撰文批評他,卻反被控以誹謗,遭到罰款。1859年因一些與他有關的誹聞而辭職,1861年離開香港。




該處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位於樓梯街旁,環境清靜,街道整潔。1914 年秋季動工興建,新會所的建築費用約共 二十餘萬元。這座紅磚建築物落成於1918年,命名為『中央會所』,是全港第一間有室內運動場、室內泳池、懸空鑊形跑道、大禮堂、健身房、餐廳及宿舍的會所。至1966 年為止,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總部;現在會所更成為二級保護文物。自新會所建成後,由於設備完善,故此成為舉辦重要活動的熱門場所。1927 年,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應香港大學和青年會的邀請,在必列者士街會所演講,當晚禮堂的五、六百座位全無虛座。



領洗名冊


領洗名冊

必列者士街2號的街市是美國公理會佈道所舊址。1883年底,孫中山先生就是和陸皓東一起在那裡接受牧師洗禮。


1 則留言:

  1. wing cheung28/3/12 00:14

    無記錯,它曾叫做必列啫士街
    [版主回覆03/28/2012 08:28:31]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