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金鐘和金鐘道

我幼年時的80年代到香港島只會在中環或銅鑼灣,金鐘一帶即使有坐電車經過,是甚麼模樣已全無印像,反而現在上班巴士遊走於金鐘道一攜帶,購身則出沒於太古廣場。


今天金鐘道(昔日是皇后大道東)一帶在香港開埠後軍事上舉足輕重,依附彼鄰上、下亞厘畢道「政府山」,面向維多利亞港。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時, 曾在西區設置軍營, 故此這一帶現時仍稱為西營盤。由於當時該區兵士多生病,1842年英軍開始在大草埔馬路(即今日的花園道)以東興建軍營。第一座為威靈頓軍營(即今日的金鐘地鐵站一帶)另一座則為維多利亞,或稱域多利軍營(現為太古廣場), 加上美利軍營(即中銀大廈), 統稱為「金鐘軍營」。威靈頓即與拿破崙在滑鐵盧對戰的威靈頓公爵,維多利亞即女皇,美利是當時英國軍需司美利爵士 (Sir George Murray)


軍用地以皇后大道作分界,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的山坡地帶歸陸軍使用,北部的峽長海濱地帶,則由海軍使用,但東北角則有兩者共用的軍醫院與軍械廠 (Arsenal Yard)


原來在軍營所的一段皇后大道東(約於1968年易名為金鐘道 Queensway)曾有一座名為廣州市場的華人市集, 其所在地約為現時高等法院,但由於這一帶其後被軍方徵用闢建美利軍營, 故市集不久便遷往中環街市此地段並建有美利樓及一座名為旗竿屋的三軍司令官邸(現時的茶具文物館)另外位於花園道以西的美利操場, 則於1962年改建為希爾頓酒店及現時的長江中心。



1968年的「金鐘」軍營和海軍船塢。


香港因為地理上的侷限, 由中環至灣仔只有一條皇后大道東香港政府屢次與英國國防部磋商, 要求讓出軍營地段發展道路。為紓緩軍營一帶樽頸地帶的交通, 多任港督皆要求軍部 ( 國防部前身 ) 讓出軍營地段以開闢新路, 但均不得要領。1870年代, 港督堅尼地在半山開闢第二條由中環至港島東面的馬路, 稱為「二馬路」的堅尼地道。堅尼地道於1876年落成使用, 才舒緩了港島東西之間的交通問題。要完全解決問題,則要等到上世紀70代,港英政府以為英國駐港英軍興建「威爾斯親王大廈」作為駐港英軍總部,才可收回金鐘軍營的土地開闢馬路和發展地產。 



1980年的金鐘道,右面是軍營的樂禮大廈。



金鐘及金鐘道 (2011)


政府把修築的馬路稱為金鐘道,而該區稱為金鐘,是因為威靈頓軍營的樂禮大廈(現夏愨花園)內有一金色大鐘, 所以這一帶以這標誌稱為「金鐘」。按英國傳統,香港海軍基地所在亦稱為Admiralty,意即有海軍少將級或以上的海軍司令指揮的基地。所以當金鐘一帶海軍用地交還政府發展,英文地名以Admiralty作紀念。


在金鐘的西鄰(現時的紅棉大厦及力寶中心一帶)有一座落成於1878年的海軍船塢。到了1902年。又加建另一個船塢。以修建大型艦隻。海軍船塢全盛時期僱有5,000人。


隨著英國海軍活動減少,19591130海軍船塢停止運作。當局獲取土地進行填海,並開闢夏愨道以打破中環至灣仔的「樽頸」。1960起,有三屆工展會(1960-6161-6262-63)亦在此舉行,範圍為現和記大廈至海富中心一帶。1998年起亦有5屆在添馬艦舉行。為緩和花園道的擠塞, 政府在軍營地段開闢一條上山的紅棉道。軍營完全停用後,部份臨近馬路的建築物被拆卸,當局在原址闢建香港公園、太古廣場及地鐵金鐘站等建設。


原本在中銀大廈位置的美利樓,現在於赤柱重建。


2 則留言:

  1. 我其實唔多鍾意去港島區
    [版主回覆05/23/2011 08:59:00]因為遠?其實假期冇九龍彌敦道一帶咁多人.

    回覆刪除
  2. 一來遠,二來我覺得太多車,太多人,空氣差,有一種壓迫感
    [版主回覆05/23/2011 15:21:00]咁你適合去撲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