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慶祝天后寶誕之會景巡遊,自1963年起,每年於農曆三月廿三日上午起舉行。我也專誠放假來看。
巡遊隊伍不是舞龍便是舞獅。而帶頭第一隊是香港青年步操樂團。
接著是香港童軍持大旗及傳統中國式巡行的燈飾出場,引領之後的各鄉村團體、花炮會及團體。
有些隊伍都帶同天后像參加巡遊。
咁多人,去晒馬乎?
呢位哥仔用下巴撐大旗,勁!
最開心還是小孩子,他們一定請假一天不須上學。
在教育路看畢表演已差不多下午2時。由警車殿後清場,重開路面。
大球場內的表演(相片取自facebook)。
香港掌故家蕭國健博士表示,一般花炮共設30座,當中「第三炮」除了象徵「丁財兩旺」,還據說是最靈驗的一個,故有「炮王」稱號。另外,據說以往曾有兩名村代表同時搶到「第一炮」,後來為了平息風波,特設「第一壹炮」作為抽用,而「第一炮」則為鎮壇副炮 (資料來源:《天后寶誕》,維基百科網頁)。
花炮以紙紮祭品奉獻神明,是中國民間習俗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時至今日,香港民間的拜祭方式趨於個人化,林林總總的紙紮祭品,多是因應信眾所求而製作。天后寶誕的花炮紮作,充分展現紙紮工藝之巧妙;最吸引參加者的,非大型花炮莫屬,它是華南的祭祀習俗中最壯觀的紙紮祭品。
現代的花炮可從專營紙品紮作的店舖訂製,高度由六呎至接近二十呎不等。花炮支架和底座由厚重的竹條紮成,再於支架上裱貼紙張,然後在炮身掛上大量的裝飾品。
所有紙紮祭品都掛滿善信認識和欣賞的吉祥物,令祭品更美觀、更靈驗。花炮上的各種吉祥物會按照好意頭的數目重覆編排,或與其他寓意相同的物件使用。善信相信精美的紮作、斑斕的色彩可令花炮更添意頭,福澤更高。
花炮基本上有雙龍、八仙、門神、福祿壽三星、托紅金花及福鼠等吉祥物,並在頂部寫上花炮會名字,或裝有祝賀天后語句的牌匾。最後紙紮師傅會隨心加添各種裝飾,務求使每座花炮都是獨一無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