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筲箕灣愛秩序街



愛秩序街 (Aldrich Street) 是香港東區的一條道路,在香港島筲箕灣中部,南起筲箕灣道與柴灣道交界,北至寶文街(近峻峰花園)。愛秩序街因其貼近昔日的愛秩序灣而得名,現時愛秩序街的定線,大致可以反映當時的海岸線。早期愛秩序灣未進行填海時,有一段愛秩序街是面向愛秩序灣。政府在1931710日將街道命名。

愛秩序街及筲箕灣巴士總站 (2011年拍攝)


愛秩序街、連接東區走廊的支路及前方的筲箕灣巴士總站 (2011年拍攝)愛秩序街旁邊為筲箕灣巴士總站的所在地,為使用該總站之巴士線的必經之路。

從工廠街交界向遠方的柴灣道方向望向愛秩序街 (2011年拍攝)

早年是先有筲箕灣(Shau Kei Wan),英國佔領港島後才有愛秩序灣。筲箕灣是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自開埠以前,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因而為名。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餓人灣指若被困在該處,遲早會餓死。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問君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
18世紀中葉,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 28%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於是筲箕灣漸漸成為一個陸上地方名,而海灣就一直用了愛秩序灣。之不過避風塘就用筲箕灣


 
 

愛秩序灣土名水牛灣,一直至1940年代仍有使用紀錄。愛秩序灣得名於英國軍官愛秩序少校(Major Aldrich)。他於1842年到達香港負責制訂英軍的防守計劃。由於他整頓軍紀效果顯著,因此當海灣於1845年決定以他來命名時,中文便翻譯成「愛秩序」。
由於愛秩序灣除北面以外都被陸地包圍,所以政府在海灣的北面興建防波堤,成為了筲箕灣避風塘。每逢颱風襲港的日子,筲箕灣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此外,在過往端午節期間,避風塘亦有舉辦龍舟競渡賽事。


昔日愛秩序灣除了是避風塘,沿岸亦建有不少居住的棚屋,居住環境自然欠佳。相片是1960年棚屋的情況。


 

1990年代,為進一步發展東區的土地,使該區能夠容納更多人口,愛秩序灣被填平,成為今日的愛蝶灣、愛東邨等多個屋苑的所在地。而政府亦在原來的防坡堤以外再建兩條新的防坡堤,劃出了今日新的筲箕灣避風塘位置。原有愛秩序灣避風塘填海工程於199711月完成,並於2001年初開始發展,可容納約三萬民居民(包括18,000名公屋居民、9000名居屋居民)。


筲箕灣巴士總站旁的愛秩序灣小園地 (2011年拍攝)


愛秩序灣小園地內的東區走廊1985年通車的牌匾 (2011年拍攝)


愛秩序灣小園地平面圖及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遊樂場地(市政局)附例 (2011年拍攝)


以金屬版刻製仍有港英政府徽章的遊樂場地(市政局)附例實屬罕見


隨著康樂文化事務署成立而修改的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遊樂場地規例


在愛秩序街與柴灣道交界的愛秩序街遊樂場 (2011年拍攝)

1 則留言:

  1. Brother William24/5/12 09:53

    愛蠂一名雖然有詩意,但「愛秩序」集教化、殖民歷史、美德於一身。
    [版主回覆05/24/2012 11:00:15]早年的地方名街名都很有意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