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銅鑼灣禮頓道、禮頓里

禮頓道 (Leighton Road) 是銅鑼灣區一條主要道路,東面連接高士威道,西面連接摩理臣山道及堅拿道,全長850。西行一段中途連接黃泥涌峽道入跑馬地。

 

禮頓道途經利園山一帶,早年由怡和洋行擁有,其後由利希慎家族購入,易名利園山。當然山崗已經不再存在而變成商廈和地下是商舖的住宅樓宇,最突出的建築物當然是禮頓道與波斯富街交界的利舞臺廣場。



從銅鑼灣波斯富街交界看禮頓道。 (2011年拍攝)


第二次世界大戰位於禮頓道禮頓山修建的防空隧道。 (2011年拍攝)



禮頓道近黃泥涌道交界。 (2011年拍攝)



新寧道力寶禮頓中心外的禮頓道。 (2011年拍攝)





禮頓道行人天橋。灣仔區議會為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天橋粉飾一番。 (2011年拍攝)



禮頓道曾有一間一號差館位於銅鑼灣禮頓道南端和波斯富街的盡頭,即今電訊盈科東區機樓之所在地;於1853年啟用,1930年代拆卸。




禮頓里 (Leighton Lane) 同是位於銅鑼灣,一邊連接禮頓道,一邊則直達盡頭的基督教香港靈糧堂。



從禮頓道望向禮頓里。(2011年拍攝)



由於早期一些搖望平房式住宅是由平民F. Leighton 擁有,所妣兩條道路因此命名。


 


保良局



禮頓道亦是香港大慈善團體保良局的總部。
19世紀末的香港,誘拐婦孺、逼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1878118,東莞縣僑商盧賡揚、馮普熙、施笙階、謝達盛等聯名上書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請准設立保良公局,以保赤安良為宗旨,籌集資金,緝拿拐匪。18805月獲港督批准,18828月英國理藩院通過「保良局條例」,並刊於憲報。後來為紀念創局的艱辛,遂將118定為保良局創局紀念日。


 


「保良局」的「保良」二字,指保赤安良的意思。初期的工作為防止誘拐,保護無依婦孺,並協助華民政務司調解家庭與婚姻糾紛。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優質多元的服務。(保良局網頁)


 


保良局總部內一歷史博物館,為公眾人士提供展覽導賞、資料查閱及講座等各項服務。博物館自1998年成立以來,一直積極蒐集、編整、保護和復修保良局的文物檔案,並進行各項檔案管理及歷史文化保育的工作。該處有保良局的紀念品發售。



 



保良局總部旁的港大保良局社區書院。(2011年拍攝)


書院教學大樓包括:38個課室及2個演講廳,可供超過2,000名學生使用;教學設施齊備,包括學生發展資源中心、電腦室、圖書館、學生研習坊等。另外,書院更按個別學科需要增設有食物及營養學實驗室、酒店管理培訓中心、保健產品教室及為時裝造型及形象設計高級文憑課程而設的特別室;書院大樓亦設多用途體育館及演藝室,讓學生作課餘活動,舒展身心。


 

 

 

 

 

 

 

1 則留言:

  1. 你有冇介紹過九龍同新界歷史
    [版主回覆10/27/2011 14:23:03]九龍同新界街道會遲一步,因為英國人是先發展香港島.至少我仍要介紹大坑,北角,西灣河,山頂和香港仔的街道或一些建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