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歷史:灣仔摩理臣山及摩理臣山道

摩理臣山道 (Morrison Hill Road) 南接黃泥涌道及皇后大道東交界,北接天樂里及灣仔道交界。與此交匯的道路包括崇德街、堅拿道、體育道及禮頓道等。摩理臣山道以西為摩理臣山,現已夷平。


灣仔摩理臣山道望向香港回歸金龍雕塑。 (2011年10月拍攝)




灣仔摩理臣山道望向堅拿道西。 (2011年拍攝)


灣仔摩理臣山道望向黃泥涌峽橋。天橋連接香港仔隧道。 (2011年10月拍攝)


現時摩理臣山道香港回歸金龍雕塑,以前是一Kuhlan紀念柱。該柱原放於舊灣仔街市外,因要擴闊摩理臣山(Morrison Hill,又譯作摩利臣山)是香港一座已被夷平的小山丘,位於灣仔活道一帶。摩理臣山的名字取自19世紀來華傳道的馬禮遜牧師。摩理臣山曾經是一個石礦場。在灣仔填海之前,該地處於海旁。


 


1842年,中英在南京簽訂條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人。開埠之初,到香港的傳教士認定這是個傳教大好機會,當時,倫敦傳道會在18422月通過決議,並致電給當時香港的英國代表 Henry Pottinger (後來1843年成為第一任港督),向他要一塊土地用作建造教堂和學校。結果,教會在當時的摩利臣山興建了馬禮遜英華學校 Morrison Anglo-Chinese School ,就是最早的西式學校,也就是香港第一間英國人的教會學校。該校於184211月在今灣仔摩利臣山山頂建成。(Morrison Hill,今譯「摩利臣山」即因馬禮遜而得名)。馬禮遜英華學校只辦了6年於1849年關閉。該山經數十年後為了灣仔填海已剷平。


 


現在政府正式以「摩理臣山」稱之。不過,由於「摩理臣山」與「摩利臣山」互通,有以「利」字的命名的摩利臣山郵政局、摩利臣山救護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