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大口環的東華義莊


東華義莊(Tung Wah Coffin Home)是由東華三院於1875年成立的一家義莊,現址位於薄扶林沙灣大口環道。

 

香港及中國內地都有義莊,是暫時存放未安葬棺材甚至骨殖的特定場所。初期香港,文武廟及一些團體有提供義莊服務。及至東華醫院成立,政府將文武廟交由它管理,於是堅尼地城牛房附近的義莊,當時稱為「牛房義莊」,改由東華醫院管理。

 

「牛房義莊」,後因市區發展需要,及人們對義莊服務的需求增加,義莊於1899年遷往沙灣(大口環)現址,並正式命名為東華義莊。


東華義莊正門入口的牌樓先經過大口環村才進入義莊




 
東華義莊正門入口

東華義莊正門背面




東華義莊一方面讓未能下葬的死者棺木有一個臨時存放的地方,另一方面是作為死於海外的華人將棺木或骨殖送返家綁安葬的中途站。自從清朝因簽訂不平等條約,沿海港口對外開放,不少華人到外地工作,如衽北美建鐵路,美國西岸開金礦,在巴西種甘蔗等。當地往往有排華事件,不許華人與本土人同葬在墳場,甚至有破壞華人墓地發生,而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亦希望死役在中國家鄉安葬,於是便基於香港交通便利,安排在當地的華人會館或宗親會等將屍首骨殖先運往香港的東華義莊安放一段短時間,再由殯儀公司從水路運回家鄉。東華三院現時保大量當年與海外華人團體有關運送遺體的書信。

 

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及1949年的中國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都曾令大量海外骨殖停留在義莊,所以義莊曾經擴建。由於義莊在二次大戰損壞嚴重,1948年布一次大型修葺工程,義莊大廳有牌匾記載此事。1960年代是該義莊的全盛期,當時義莊內共有靈柩600具,骨殖逾8000副。有見及此,東華三院董事局通過刊報要求市民認領先人骨殖,無人認領的骨殖將文化及安排在政府的沙嶺墳場集體埋葬。

 

當火葬在香港普及後,寄厝的棺木及骨殖陸續減少。1974年開始義莊將部份地方用作骨灰龕,供子孫後人拜祭。2006年初,義莊共有靈柩71件,骨殖115件及骨灰21件,義莊每月租金50400元不等。

 

曾寄厝的人包括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廣東軍閥陳炯明、香港富豪李兆基之父李介甫及富商林百欣、經營廖創興銀行家廖寶珊、周生生珠寶金行創辦人周君任。而東華醫院創院總理之一鄧鑑之夫婦於1906年及1915年離世後,骨灰現在仍然寄放在該處,入莊期已達100年之久。

 

東華義莊於2005年先後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頒發香港文物獎(2004)「文物保存及修復獎」榮譽大獎,以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頒發「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表揚義莊於200304年度進行大型修復工程的卓越成就。東華義莊是香港史上最珍貴的文物建築之一







 


1974年開始設有骨灰龕







義莊後門

4 則留言:

  1. 你的工作是不是和 heritage 有關係?
    [版主回覆03/07/2012 11:42:14]不是, 只是四圍去, 四圍照相.

    回覆刪除
  2. 火鳳凰自言自語7/3/12 15:28

    照片的東華義莊建築很新,相信是最近翻新,多謝分享!
    [版主回覆03/07/2012 17:05:49]有文物保存及修復獎當然要繼續留意保養.

    回覆刪除
  3. StoryTeller7/3/12 17:48

    感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4. 溫日繪7/3/12 22:43

    ,週三愉快呀老友記,天氣仍寒冷,外出記得添衣....♥*♥...•*,我又有新的手繪漫畫發佈 , 如果得閒黎我個YAHOO BLOG 睇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