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天后興發街


興發街 (Hing Fat Street) 位於天后,維多利亞公園西面的道路。一端有行車天橋連接東區走廊,另一端連接高士威道。人們習慣以興發街以西的維園屬於銅鑼灣,以東為天后。雖然如此,整個維園屬於東區區議會的範圖,而不屬於灣仔區議會銅鑼灣選區範圍。政府早於192156命名此路。



維多利亞公園的興發街向北望(2011年拍攝)

興發街郵政局(2011年拍攝)

維園道交界的興發街向南面望(2011年拍攝)

興發街與維園道交界的的銅鑼灣消防局。早年大坑對出至天后是海,由於海灣像銅鑼,故稱為銅鑼灣(2011年拍攝)


維園道交界的興發街望向通往東區走廊的天橋 (2011年拍攝)


路政署證實在20111月底在東廊近興發街支路天橋進行挖掘工程時,預警監察器發出警告,檢查後發現支路天橋的塑膠伸縮接縫出現不尋常伸展,須緊急進行更換工程,署方不排除不尋常伸展與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有關。記者現場所見,涉事的接口位明顯互不銜接,顯現出橋身「移位」令接口位置有大空隙,路政署需以物料將空隙攝住。有東區區議員極度關注東廊安全問題,將於區議會提出討論,亦擔心往後的緊急工程令東廊大塞車。

 

路政署委聘的承辦商於去年二月起在興發街東廊橋底進行中環灣仔繞道的工程,有消息指,工地內近期進行未來東廊連接路的前期打樁工程,以及為興建車房的挖掘工程期間,東廊高架橋躉底部大量泥土被挖去,疑因此導致興發街附近的橋躉出現沉降,橋身側面的接口位亦凸出,從側旁可以看到明顯的「錯位」現象。

 

現場觀察看到,東廊興發街的橋底與橋躉之間多處空隙被攝入物料,橋底附近橋躉多處裝設了小型探測用的鏡子,相信是用作監察橋身結構變化的數據,及早知悉以防天橋移位狀況惡化。懷疑移位的橋躉附近不時見有測量人員測量,但未有回應是否與緊急維修天橋移位工程有關。消息更謂,承辦商曾因此停工及臨時封閉行車線進行緊急維修。

 

路政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承建商上月底在東廊近興發街的支路天橋附近進行地面挖掘工程時,預警監察器顯示該支路天橋出現局部結構反應,該署駐工地工程師因而指示承建商停工,並臨時封閉其中一條行車線檢查,結果發現該支路天橋的塑膠伸縮接縫出現結構反應而伸展,雖不影響支路天橋結構及安全性,但承建商須更換有關的塑膠伸縮接縫,支路天橋到前日凌晨後才全面重開。

 

工程師學會會長朱沛坤表示,高架橋橋身受到強風、溫度等影響,均有可能出現輕微移位,但多數都是預期之內的變化,而現時所有承辦商進行工程前,必須要先對附近有可能受影響的建築物進行觀察,包括安裝監察儀器,記錄工程對有關建築結構的影響,並作出適當的預防工作。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建造工程系系主任陳子明則指,如果橋身出現移位,需要大型的固定裝置穩定橋身,一般的填塞物料應無助防止高架橋移位情況惡化。

 

本身是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主席的東區區議員趙資強對東廊「移位」事故感震驚,促請當局立即提高事件透明度,無論有沒有即時或後續危險,也須清楚交代成因及長遠修補方案,東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下周五會議,他將提出把今次事件列入新加議程討論。(資料來源:2011219東方日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