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有四條街因著九廣鐵路高層職員而被命名:必嘉街(Baker Street)、必嘉圍(Baker Court)、獲嘉道(Walker Road)及溫思勞街(Winslow Street)。
必嘉街
必嘉圍
必嘉圍原名邲嘉圍,介乎必嘉街及溫思勞街兩條平衡的街道中間一條由東北向西南走向,只供行人使用的街道。政府在1958年6月27日改名為必嘉圍。
昔日紅磡的九廣鐵路車廠。拍攝時間可能在二次大戰前。
從機利士南路交界向西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明安街交界向東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機利士南路交界向西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機利士南路交界向東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明安街交界向東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紅磡道交界向西北望向必嘉街。(2012年拍攝)
從必嘉街交界向西南望向必嘉圍。(2012年拍攝)
從必嘉街交界向東北望向必嘉圍。(2012年拍攝)
1915年2月必嘉考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1916年6月29日定例局討論發放額外酬金給必嘉,原因是自1913年起,負責九龍火車總站的工程顧問留下許多未完成的施工圖,九廣鐵路經理於是申請交由必嘉完成,發放額外酬金獲英國殖民地部批准。九龍火車總站的興建過程中,必嘉不但完成施工圖,亦更正了不少工程顧問的圖則,讓施工順利進行,經理溫思勞特別嘉許他。1920年8月必嘉申請安裝活動路軌和混凝土路軌枕專利權,並引入九廣鐵路使用。1923年1月切嘉的混凝土路軌枕專利權再獲批發。
必嘉在九廣鐵路前5年是參興興建鐵路,曾署任駐地盤總工程師,到1911年轉任鐵路及工務工程師,專責維修保養。工程包括改善車站及月台、擴建維修工廠、興建員工宿舍、颱風和雨後維修、巡查火車隧道及橋樑、更換路軌和軌枕、建卸貨碼頭和鐵路圍牆等。
必嘉在九廣鐵路前5年是參興興建鐵路,曾署任駐地盤總工程師,到1911年轉任鐵路及工務工程師,專責維修保養。工程包括改善車站及月台、擴建維修工廠、興建員工宿舍、颱風和雨後維修、巡查火車隧道及橋樑、更換路軌和軌枕、建卸貨碼頭和鐵路圍牆等。
1920年,必嘉在巡查筆架山隧道車軌發現有腐蝕跡象,立刻各皇家代理訂購新車軌。同年,車廠增設電燒焊技術,買入焊機,減低維修費用。政府將汽車和消防車的維修工程交予九廣鐵路。
1921年,必嘉負責在九龍火車總站安裝一噸重的大鐘。車站月台開始試用瀝青路面,效果滿意。1922年,車廠增加鍋爐和機械工程,建一所有鎖車庫,又設加油庫方便維修政府汽車和消防車。1923年,政府通知九廣鐵路政府將建沙頭角公路,著他不要再改善粉嶺至沙頭角支線。車廠加設一個新木工場,改善九龍火車總站周邊圍牆,興建員工宿舍。九廣鐵路擴充車廠,1925年完成。
1927年,必嘉升為九廣鐵路總工程師兼經理。他創造及使用的混凝土軌枕被指質硬,吸收震盪力弱,容易損壞,特別在接口和轉灣位。為此,他請了紐西蘭兩位專家到港調查,結果車廠要重新製造混凝土軌枕。
1928年4月揝沙頭角支線停辦1929年香港大水荒,必嘉將車卡改裝為水箱,將水從新界送至港島。1933年,大埔、大埔墟和粉嶺站開始有照明系統。1934年6月必嘉獲頒OBE勳章,隨即退休。
從蕪湖街交界向西南方望向獲嘉道。(2012年拍攝)
獲嘉於1892年10月23日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生,在肯特羅切斯特的數學學校接受教育,1907至1912年在漆咸海軍船塢做學徒,1912年返回皇家科學及城市專業工程學院就讀,翌年拿屈禾夫獎,1915年畢業。1916年以皇家工程師身份往法國,1917年在埃及升為中尉,1918年,服役巴勒斯坦,獲十字勳章(Military Cross)。
從蕪湖街交界向西南方望向獲嘉道。(2012年拍攝)
從寶其利街交界向西南方望向獲嘉道。(2012年拍攝)
從曲街交界向西南方望向獲嘉道。(2012年拍攝)
從暢通道交界向西北方望向溫思勞街。(2012年拍攝)
Winslow Street (溫思勞街)是以九廣鐵路經理溫思勞(Herbert Pinckney Winslow)命名。政府刊憲宣佈溫思勞先生於1911年12月9 日擔任九廣鐵路經理。1927年3月5日退休,6月獲OBE勳章。
今天雖然九廣鐵路與地下鐵路合併成為港鐵,但九廣鐵路仍然存在,作為資產管理人及火車系統、土地及資產的擁有人。大家仍然可以從九廣鐵路網頁了解其過往歷史。http://www.kcrc.com/
參考資料:《香港工程考II:三十一條以工程師命名的街道》馬冠堯 著
竟然冇講必嘉街以前係有路軌直駁船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