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紅磡及黃埔船塢地圖。
戴亞街及大環山徙置區,後來重建為房屋署管理的紅磡邨。
大環山徙置區在1956年落成,位處昔日大環山旁邊,1973年更名為大環山邨。1999年重建成紅磡邨。大環山在1980年代被削平,成為和黃公園。
觀音山平整工程始於1954年,由「殖民地發展及福利基金」支付,開山的泥用作紅磡灣填海之用。
房屋協會管理的紅磡邨(1970s),後重建成今天的家維邨。
房屋協會在該處興建廉租屋,由1955至1958年陸續落成,名為紅磡邨。居民多為黃埔船塢及清洲英泥廠的工人,原因是這些大公司都會代員工向房協租屋,以吸引工人就業。房協在80年代初重建該邨,改名為家維邨。
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激增及工業發展,令鶴園發電廠要擴充至B廠(1959)及C廠(1966年開幕)。
1989年的中電鶴園發電廠。前方被削平的小山丘是在1991年落成的和黃公園,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