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澳門望廈墳場內的慈悲者聖母小堂

講澳門天主教聖堂,墳場內的聖堂都是遊客少去的,澳門有兩座墳場天主教聖堂分別是上次介紹的聖味基墳場內的聖彌額爾小堂,另一座是望廈墳場內的慈悲者聖母小堂。


望廈墳場虔信街入口。

望廈墳場在亞馬喇馬路經常關閉的入口。

相對於澳門舊西洋墳場(聖味基墳場)而言,望廈墳場,因在望廈區而得名,又稱新西洋墳場。望廈墳場位於螺絲山下的虔信街,與普濟禪院(觀音堂)為鄰。澳門半島6座墳場中,除望廈墳場外,歷史均逾百年。據記載,望廈墳場因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封鎖關閘,限制澳門棺柩出關閘安葬;又由於舊西洋墳場不敷應用,於是有關當局遂在望廈荒地闢設墳場。該處本屬望廈村外的空地,附近高地舊基督敎墳地中有20穴古墓。現墳場四周加建圍牆環境整齊肅穆。由於地勢關係,墳場如梯級式分高低兩層,四邊建有骨殖庫,中有小敎堂,建築別緻,作為葬禮彌撒之用。


現今澳門華人的墓地多是紅瓦頂、灰色水泥墓碑。

新西洋墳場現為民政總署轄下部門管理,墳場內基本上沒有永久墓地,每座墳墓都有使用年期,期限一到便要起葬,空出的位置就供給新的申請者。與聖味基墳場相比,新西洋墳場在規劃和安排上都更現代化、規模化,墳墓整齊有序,墓碑樣式呈現簡單、樸素的傾向。

望廈墳場虔信街入口附近有一塊「義塚」的墓碑

骨殖樓。

有些墓碑只是很薄的塊。

早年有些墓碑只平放。

事實上,初期墳場建設非常簡陋,四周的圍牆、墳場內的小教堂、圍繞墳場的骨殖樓都是後來逐漸建成的。墳場共設七個大小入口,但常開的只有虔信街的入口及新基督教墳場旁的入口。墳場依山而建,可分成高中低三層,四周被骨殖樓所圍繞,中間是墓地以及一座小教堂。

墓地與骨殖樓有劃分為不同等級:墓地等級隨地勢提高而提升;骨殖樓裡不同方位、層數的骨殖箱租用價格也不同,層數適中及樓前遮蔽物較少的為甲等,餘下的為乙等。





墳場中的小教堂名為慈悲者聖母小堂,它建於1959年,造型別緻,主要供教徒作葬禮彌撒之用,使用前須提前向管理員申請。在骨殖樓進行重修期間,該教堂也曾用作堆放骨殖箱。

雖然該墳場名為西洋墳場,但對下葬者並沒有附加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限制條件。新西洋墳場內安葬着不同信仰的先人,信奉天主教的可以在教堂進行彌撒,信奉佛教、道教的也可以在墳場內進行相關的宗教儀式,不同信仰在這裡同時存在,並且互相尊重,成為了澳門公共墳場的特色。


為華人而設的化寶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闢新西洋墳場以前,附近的高地上已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墓園,內有二十多穴古墓,葬的都是從外國來澳的基督徒,所以相對於東方基金會會址旁的舊基督教墳場,這裡便被稱為“新基督教墳場”,由於它跟新西洋墳場緊挨着並且相通,很多人都誤以為兩者為同一座墳場。

新基督教墳場。




 種一株花代表愛還是個墳?


新基督教墳場入口。

澳門日報曾報導清明時節拜祭先人情況︰「昨日天朗氣清有陽光,不少孝子賢孫提早拜祭先人,表達孝心。早上陸續有居民到澳門和離島各大墳場祭祀,其中新西洋墳場人較多,門外有警員駐守維持秩序。居民帶備鮮花、乳豬等祭品,墳場內香火鼎盛。有人替先人靈位清潔,自覺使用化寶盆燃燒冥鏹,祭祀後亦自覺清理垃圾

地址:澳門虔信街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