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渣甸山金督馳馬徑



金督馳馬徑(Sir Cecil's Ride)是香港一條郊遊路徑和街道,位於香港島東區渣甸山至北角的山麓,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命名,相信是他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

 

金督馳馬徑全長9公里,西面為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經過渣甸山、畢拉山和寶馬山,東面則可達鰂魚涌柏架山道。其中渣甸山至畢拿山石礦場一段,已變成了雙線行車道路畢拉山道的一部份。

 




渣甸山與黃泥涌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保衛戰曾是英軍及加拿大軍與日軍激戰的戰場。因此一段金督馳馬徑被建成黃泥涌峽徑,有一些軍事遺跡
















近大潭水塘道雅柏苑一段金督馳馬徑被建議成樹木研習徑




由晨運人士興建的金督園

由畢拉山道望向金督馳馬徑

原是金督馳馬徑的雙線行車道路畢拉山道向前通往警察爆炸品處理課及畢拉山靶場

警察爆炸品處理課外一段柏油路金督馳馬徑以通往無線電發射站

一段柏油路金督馳馬徑



一段柏油路金督馳馬徑的分仚路



一段柏油路金督馳馬徑向前通往無線電發射站


一小段建有雨水渠的金督馳馬徑向前一直通往北角寶馬山和鰂魚涌



柏架山交界的金督馳馬徑





金文泰爵士 (Sir Cecil Clementi187591194745),年青時就讀讀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大學期間,金文泰修讀了古典文學與梵文,而且表現十分出眾。

 

他是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同時也是知名「中國通」,早年加入香港殖民地政府供職,在1901年,金文泰獲委任為助理總登記官,以協助時任輔政司駱克爵士對在1899年接管的新界地區進行人口登記。但到1902年,他被借調到印度政府工作。在1903年,金文泰復被短暫調往廣西,以參與當地的飢荒救濟工作。未幾,金文泰在同年調返香港,到田土廳出任助理田土註冊處處長兼巡理府,主事土地登記;後來又在1907年改任助理輔政司兼立法局執行秘書,並曾於1909年前往上海出席國際鴉片會議。至1910年,金文泰出任時任護督梅含理爵士之私人秘書,不久更在1911年至1912年升任署理輔政司,並且同時兼任了行政、立法兩局議員之職。

 

1913年,他被改派到英屬蓋亞那出任輔政司。後至1922年,金文泰復改調至錫蘭出任輔政司。至1925年成為香港總督。文泰任內十分積極於社會基建的發展。其中在醫療衛生方面,他除了主持了重建貧民區之工作,改善衛生情況外,他任內更興建了九龍醫院,以及計劃在薄扶林興建規模浩大的瑪麗醫院,去應付和滿足需求日增的醫療服務。此外,金文泰又於1929年成立醫務衛生署,著手消除區內的風土傳染病,最終鼠疫得以在他任內絕跡於香港,而瘧疾一類常見的熱帶傳染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金文泰任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他對中文教育之貢獻。仔愛好中文,熱愛中國文化,於是在他的提倡下,香港大學於1927年設立了中文系,並以前清遺老賴際熙與區大典等翰林教授經典。然而,由於當時新文化運動乃中國大陸的主流思想,結果港大設立中文系一事遭到了魯迅一類反對封建禮教的文人學者大力抨擊。他任內又在192631成立香港首間中文官立學校——官立漢文中學,並以漢文視學官兼任該校校長,至1928年,金文泰又頒布了《中小學中文課程標準》,規定香港的中文學校與國民政府採用相同的「六三三」學制。

 

在交通方面,金文泰一直也很重視對外航空交通的發展潛能,因此他在1928年決定讓政府接辦位於九龍的機場,並以該處土地的原持有人何啟爵士和區德的名字,將之命名作啟德機場。

 

他在1930年調任海峽殖民地總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