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展覽

民間經常有批評指香港政府因城市發展,未能保留一些有價值的建築,而歷史及文化保育的政策亦有很多不足之處。當然,我也同意很多珍貴的歷史建築及文物在多重原因下被破壞。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歷史及文化保育的聲音不絕下,大家作為普羅市民又對本地的歷史及文化有願意去了解、認識及參與呢?是否一聽起歷史就認為是講故又沒沉悶呢?



香港文物探知館現正舉行「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的專題展覽,用一個輕鬆及多元化的角度,透過珍貴的香港歷史建築構件、文獻、文物、照片和三維立體掃描影像和模型,以瑪莉與英和兩位分別生於一九二零年代香港市區和鄉村的虛構人物,細說當年的生活。

這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展覽。展覽介紹的法定古蹟及歷史建築,都有公共交通工具到達,而我會都去過。更難得的是場內展出一些與建築相關的文獻、文物及照片。它們多是我們參觀有關建築物時看不見的。

 
最受媒體注意而報導的文物,有位於元朗舊墟的當舖木招牌。

 
 

另一個有媒體介紹的是聖公會聖約翰座堂的第一代主教座椅。椅上飾有香港聖公會的紋章。


 
同時亦展出聖約翰座堂的一本刊物及內有彩色繪畫的舊聖經。

 
這相信是沙田大夫第更換新牌匾前的舊牌匾。



 
因出售地皮而拆卸的大坑虎豹別墅萬金油花園仍有雕塑得以保留在展場展出。展廳有一隻剪瓷獅子。剪瓷是用彩色瓷器剪成細小的瓷片,鑲嵌於塑像上的傳統工藝。館內花園放有一對牛郎織女像。我在年少時在萬金油花園拍攝一套雕塑相片。可惜我已找不到。


 
鴨脷洲洪聖古廟的一段「龍柱」及其修復的紙圖樣。會否就是2014年受颱風吹斷的那支「龍柱」呢?


 
元朗博愛醫院1953年總理的合照。相中可找到我所就讀那所官立中學因捐款而命名的鄉紳。

 
大埔文武二帝廟的公正砰。該廟昔日亦作為太和市排難解紛的公所。

 
錦田長春園鑄鐵關刀和練武石。古時應考武科舉需要通過舞關刀和舉練武石這兩關。

 
上水虎地坳文明廟的魁星踢斗像。


 
鄉村結婚用的轎及過大禮的餅盒。

元朗屏山達得公所的彩門及對聯。政府正為公所進行維修工程。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文物、刊物及經典的藍色女生長衫。

 
昔日在東華義莊的木製告示板及收費表。

 
廣華醫院的徵信錄及內頁的醫院平面圖。

 
東華三院歷史之長,文物自然多。這是總理參加文武廟活動所穿的長衫。


 
一尊來自上環文武廟垂脊的石灣陶像。


 
廟宇昔日印刷解籤紙的印板。

舊域多利監獄的門鎖和鎖匙。

 
先進的三維立體掃描影像,展現四個歷史建築。參觀者仿如親臨其境。

 
元朗厦村鄧氏宗祠建於清代,是厦村鄧族人舉行春秋二祭和點燈等宗族傳統習俗的地方。祠內懸掛多塊功名牌匾,記錄鄧族祖先在清朝取得的顯赫功名,氣勢非凡。

 
以先進的三維立體掃描製作的歷史建築組件模型。




 
為增添處味而展出以現具積木砌成的歷史建築。

原來相同主題的展覽在201611月曾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

展期至51日,免費入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