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普陀講寺在1932年由茂峰法師所創辦。茂峰是廣西博白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29歲在南京寶華山慧居寺(今稱隆昌寺)受戒。1924年茂峰應邀赴台灣靈泉寺講經,1927年自台灣到香港弘揚佛法,途經老圍村,登千石山,游大水坑,以其氣像宏闊,為建佛寺的理想地方,乃集資建寺。於1930年開始興建,歷兩年而成。茂峰因見千石山一帶景物與普陀山有些類近,故名之為「東普陀」,更把千石山改名為千佛山,又把大水坑名為三疊潭。天水圍有一所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以紀念他。
天王殿。
左右兩旁為四大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
中央是大肚腩型像的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背後是韋馱菩薩。
介紹東普陀,總有提及寺中「三大」。「三大」是指鑊大、鼎(香爐)大和佛(觀音像)大。大鐵鑊置在廚中,可見院內僧人之眾。
拾步而進,在主殿門前掛有兩塊牌匾,上面一塊「圓通寶殿」由釋顯妙(茂峰法師的別名)於1933年寺院落成時題寫,每個字都呈三角形狀。下面的「普門示現」在1949年主殿重修時掛上。殿內供奉觀音菩薩,善財童子和龍女守護兩旁,前方置有玉佛像,左右有文殊和普賢菩薩。觀音像背後置有「西方三聖」,以及一尊傳聞有五百年歷史的佛像。
原來的香爐。(facebook 圖片)
殿前外面有一座巨形香爐,據說有六百多斤重,屬香港罕見的舊式法器文物。頂端原有狻猊銅雕,但已經被人偷去。傳說狻猊為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又有龍的相貌,由於愛煙火和好坐,因此常被安放在香爐或佛座上,以守護佛門。
1) 弘一法師的題字: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學日本,出家前為著名音樂家及藝術家;
2) 嶺南派畫家高劍父及趙少昂的「五言聯」及「花鳥畫」;
3) 日本的裕仁天皇御賜之「黃緞金燦五衣」:1924年茂峰法師應邀往台灣基隆靈泉寺講經,逗留在台三年,講經弘法,皈依四眾達萬多人。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及其官員也曾前往聽經,及將此事呈報日本天皇,敕令贈茂峰法師金爛五衣一件,是300年來第一位日本以外的僧伽得此禮頌。
東普陀講寺 關於「金爛五衣」故事: 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所到之處姦淫掠奪,百餘村婦到寺中避難。茂峰師為救蒼生,將日皇所贈黃緞金燦五衣,懸掛胸前,立於寺門,日軍見狀如見天皇,不敢冒犯,東普陀寺一度為避難所,成為香港最多僧侶掛單的佛寺,寺名遠播。
東普陀後方有一門樓,由開山祖茂峰法師策建,匾額由前清遺老賴際熙題。門樓於1964年建成,而茂峰法師於同年圓寂。遺體葬於後山的窣堵坡,旁有碑亭記載他的一生。講寺一直由寺院的僧人營辦,直至1997香港回歸前,由於寺院經濟拮据遂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承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