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新界以人名命名的道路

在新界都可以找到以人名命名的街道,雖然只有數條街道。


龍琛路(Lung Sum Avenue)位於北區上水,連接新豐路至天平路。



(拍攝於2011)


石湖墟在1955年及1956年曾兩度遭祝融光顧,大火幾乎使整個石湖墟淪為頹垣敗瓦。此後當地居民著手重建石湖墟,耗費近10年時間,於1964年方告完成,重拾昔日繁華。後來成為鄉議局主席(第十六屆1964-1966)的張人龍議員與當地鄉紳廖潤琛在石湖墟重建期間致力從中協助,墟旁的主要道路取兩人之名命名為「龍琛路」,以表彰兩人的功勞。





相片來自http://leochill.blogspot.hk/2009/06/blog-post.html

皇珠路(Wong Chu Road)位於屯門區,取自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的「皇」字和其太太吳妹姝的「珠()」字合併而成。



(拍攝於2011)


(拍攝於2011)

眾安街(Chung On Street)位於荃灣區,北至青山公路荃灣段;南至楊屋道。1930年代第九、十屆新界鄉議局主席三棟屋鄉民陳永安開設「大眾茶樓」和「平安藥局」,遂取兩店名字合併而成。由於該街道、眾安街、川龍街及沙咀道兩旁有不少金飾店,又稱荃灣珠寶金飾坊。

(拍攝於2015)


(拍攝於2011)

(拍攝於2014)


(拍攝於2014) 


(拍攝於2014)

國瑞路以楊屋村鄉紳楊國瑞命名。楊氏為清朝秀才,曾於1923年參與發起「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即新界鄉議局之前身),又曾提出將「淺灣」改稱「荃灣」,對荃灣地區貢獻良多。荃灣鄉事委員會之前身「全安局」是他有份創立。國瑞路約於1970年代出現,當年正值政府大力發展荃灣及葵涌地區,興建多項大型基建(如地下鐵路荃灣綫)及城市建設,過程中須徵收部份原居民村落所處土地以作發展。政府將當中部份村落收回後,安排該等村民徙往大窩口北部一帶。




(拍攝於2014)

國瑞路(Kwok Shui Road)是一條位於荃灣區大窩口北部及葵青區北葵涌工業區的街道,呈東-西走向,東起梨木道救世軍葵涌隊附近,西面於關門口村及港鐵大窩口站附近連接德士古道北,全長約1.4公里,大致與青山公路 葵涌段平行。




(拍攝於2014)

(拍攝於2014)



(拍攝於2011)


位於國瑞路沿綫的村落計有關門口村、楊屋村、河背村、咸田村及海壩新村;各村在荃灣市中心內均有街道以之命名(關門口街、楊屋道、河背街、鹹田街及海壩街),作為歷史見證。


關門口村。




楊屋村。



河背村。



咸田村。



海霸新村。


上述鄉村牌樓的名稱旁都標示由當時荃灣理民官題字,可見當年理民官在新界的崇高地位。事實上當年理民官權力及地位比今天的民政事務專員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