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在香港各區均可以找到盂蘭勝會或稱為中元思親法會。由於資訊所限很難知悉各盂蘭勝會舉辦日期及安排到場參觀。今年因緣巧合參觀了 東華三院聯廟中元吉祥思親法會。
盂蘭風俗何時傳入香港,並沒有詳細文獻記載。但根據在一張約攝於1870年的舊照片中,看見荷李活道文武廟公所門前已掛有「四環盂蘭公所」的牌子;及現仍放於廟前的造於1872年,下款為「四環盂蘭值事敬酧」的執事牌,可知文武廟算是香港其中最早有舉辦盂蘭習俗的組織之一。當時以文武廟為基地,並聯合「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坊眾在農曆七月份舉行此傳統活動,包括巡遊、宗教儀式、演戲、街道裝飾和布施,以悼念先人。
但不知何時,文武廟停辦盂蘭。其後潮州人移居香港,引入盂蘭習俗,港九各區大大小小的盂蘭勝會相繼舉辦。
2008年市建局宣布重建士丹頓街一帶唐樓,街坊擔心卅間盂蘭會能否續辦下去,因此向管理文武廟的東華三院提議舉辦盂蘭活動。東華三院一向秉承寓孝道於慈善的獨特宗旨,於舉辦廟宇活動時,收益概撥充東華善業。為秉承百多年前的盂蘭活動先河,於2010年,停頓多時的文武廟盂蘭再次復辦,地點在廟旁空置的李西疇紀念小學大堂。因場地限制,難以容納大量街坊到來。2014年東華三院轉到戶外舉辦,與三角碼頭盂蘭勝會分擔西營盤中山公園的搭棚費用,除了請蓬瀛仙館經師誦經外,還安排兩場粵劇神功戲,娛樂眾生。為進一步拓展服務及使活動可服務更多本港其他區域市民,該院於2015年8月29日至31日一連三天假中山紀念公園舉辦「聯廟中元吉祥思親法會」,參與者不限中區街坊,更備有神功戲及齋醮,娛樂眾生,法會首天更用一輛鑾輿將文武二帝和諸位神靈出巡,請到公園的經棚安奉。(資料來源︰東華三院網站)
神功戲。一個社群籌辦戲曲演出,作為慶祝神誕或配合打醮等神功活動,藉以「娛人娛神」及「神人共樂」,這些演出便可稱之為「神功戲」。
破地獄為道教喪禮科儀法事之一,意即打開地獄之門,相傳源於民間傳說的目連救母故事,目蓮因見亡母在地獄受苦,逐求助於佛陀。而目連羅漢得到釋迦佛的幫助進入地獄,以法杖打破地獄門,救出地獄中母親的亡魂。破地獄的法事,其目的是引領逝者的亡靈早日輪迴。破地獄通常由一組四至六人喃嘸師傅進行,為首者揮動桃木劍,作穿步及破瓦等動作。
東華三院先將旺角水月宮的觀音像和大角咀洪聖廟的洪聖神牌請到上環文武廟,再用鑾輿將文武二帝和兩位神靈請到中山公園的經棚安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