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跑馬地東蓮覺苑

位於跑馬地山光道15號是一座中西混合的建築。原來是佛教的東蓮覺苑及寶覺義學校,今天的寶覺小學。
 
最近有幸參加其導嘗團,惟道堂禁止拍照,所拍攝的都是偷偷拍照。失禮啦!

民國18(1928)中國政局詭變,軍伐割據,張蓮覺居士擔心當時世局紛擾,認為要挽救時局只有佛法,若要振興佛法,除了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別無他途。她認為女子是國民之母」,所以發願辦佛教學女子學校,希望藉佛教教育讓世人了解佛法與因果,才是改善社會人心根本之道。

1931年何東送贈二太太張靜蓉(法號張蓮覺)10萬港元作為結婚周年禮物。篤信佛教的張靜蓉在早一年於波斯富街為當時家貧女子而設立第一所佛教學校「寶覺第一義學」,並在1932年秋迎請鎮江竹林寺住持靄亭法師於新界青山成立「寶覺佛學研究社」以培育宏法女性專門人才。
 

翌年張靜蓉得譚煥堂幫助以1.7萬元向政府投得香港跑馬地山光道一塊面積1.2萬平方呎的地皮,並將整筆結婚周年贈款用於興建東蓮覺苑及寶覺小學,直至19355月工程完成,前設於波斯富街的女子義學及青山之佛學社相繼遷入,入口山門的石柱分別為「寶覺義學校」與「寶覺佛學社」的刻石,述說了東蓮覺苑前身的歷史。


2009年,東蓮覺苑獲獲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適逢東蓮覺苑80周年,該苑將會耗資約億港元以進行大規模的全苑翻新工程,為期達510年,期間繼續對外開放。
 
東蓮覺苑採用當時流行的中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以西方技術建造中式外觀,地面鋪砌意大利進口地磚,又有西洋彩繪玻璃,室內裝飾亦中亦西。按照傳統佛寺佈局,中軸線上依次有歇山頂山門、兩個重簷歇山頂交叉組成十字脊的前殿、重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正脊兩端有鴟吻,中央以雙龍戲珠裝飾,後方是於1954年加建的蓮覺紀念樓,均以紅牆黃瓦為色彩。


前殿中央供奉彌勒佛,其背後是韋馱菩薩。




由於面積所限,大雄寶殿一點也不宏偉,卻有一點鄉土及古典氣氛。
 
亦由於面積所限,沒有獨立建築的鐘樓和鼓樓。大雄寶殿左鐘右鼓,正中供奉三寶佛,其背後置有觀世音、普賢和文殊菩薩,再往前便是為紀念張蓮覺八十冥壽而建的「蓮覺紀念樓」的延生堂(藥師堂)。
 


大雄寶殿上的迴廊及上方張學良送贈的牌匾。 
 

韋馱殿樓上則為祖堂,內懸何東、張蓮覺夫婦及其母親的巨幅畫像。樓梯是典型香港唐樓的水磨石材料。

東蓮覺苑與寶覺小學之間被猶太墳場分隔,為方便來往,中間建有一條橋連接兩間建築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