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新加坡自由行(5-8.4.2015)四 - 小印度及克拉碼頭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個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位於新加坡河東部(牛車水對面),甘榜格南以北。這些區域都是梧槽(Rochor)都市計畫區的一部分。小印度在當地泰米爾社區更普遍稱為竹腳(Tekka)。


小印度有地鐵直達。


小印度有別於珠烈甘榜區,後者在萊佛士計劃下,原本是新加坡殖民地的一個分區,在英國的種族隔離政策下,作為泰米爾人移民的居住區。然而,由於珠烈甘榜變得擁擠,對土地的競爭不斷升級,許多泰米爾人遂移居到現在的小印度(珠烈甘榜區已不再作為一個獨特的區域存在)。


小印度的位置沿實龍崗河,最初吸引了養牛業,該區的牲畜貿易一度相當突出。後來,其他經濟活動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該區開始看起來像一個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

小印度充滿東南亞特色的店屋。由於該處早有華人居住,後來泰米爾人才遷居,店屋沒有太多印度建築特式。



不少店屋售買蔬菜雜貨,就是一個街市。







偶然會找到房屋立面有星星新月的回教標誌。

但過多的少數族裔聚居也引起各種問題,如2013年新加坡小印度暴亂。所以在201541日頒布的禁酒令在小印度區特別嚴厲。

雖然是小印度,但不小區內事物看見在政府推行種族融和政策的成果:


 小印度唯一一間華人酒樓。


 小印度外圍有華人居住,可看見華人的廟宇(雖然在地舖設立)
小印度的聖公會真光堂。
中國人的土地與印度教神像並排在一起。




區內有一些小型酒店,外國人也喜歡入住。

要大一點,小印度對面的Albert Road 有一間新加坡悅樂雅柏酒店(Village Hotel at Albert Court)























晚上到克拉碼頭(Clarke Quay)吃飯。它是指新加坡一個古老的碼頭以及碼頭邊的步行街,位於新加坡河北岸。以第二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命名。今日,舊倉庫已改建為餐館、酒吧及夜總會。中、西、亞洲各地食物各式其式,你有胃口,一晚去兩、三間還有可能。

位於禧街(Hill Street)昔日是警察局的新聞通訊及藝術部MICA 大廈,外牆掃上七彩顏色,晚上比日間更美麗。舊禧街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建於 1934 年,內設禧街警察局和營房。在其 1934 年完工之際,它便成為了最大的政府建築,亦被視為現代摩天大樓。1998 年,它被報刊媒體評為國家紀念碑,而後新聞、通訊及藝術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遷來此地。 2000 年,這項建築成為新聞、通訊及藝術部的辦公大廈,並於 2012 年更名為舊禧街警察局,其後 MICA 變為通訊新聞部。舊禧街警察局還設有文化、社區及青年部(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晚上到了Clarke Quary Central的無招牌海鮮餐廳(No Signboard Restaurant) 吃晚飯。網址:http://nosignboardseafood.com/

不少看港人也冒名光顧。





蒸蟶子的肉太「弱雞」了。白胡椒炒法國麵包蟹少得好味,但得我一個人吃,越食越鹹,蟹鉗又沒有預先敲殼,有點吃得不過癮。上湯浸莧菜買相差了一點點。總體沒有外間的那麼高評語。連一個白飯埋單$270坡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