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賢里原名「禧廬」,於1937年由岑日初先生及岑李寶麟女士興建。岑日初為廣東新會著名的殷商,樂善好施。1978年,大宅售予邱子文先生及其子邱木城先生,易名為「景賢里」。
李氏家族早自十九世紀已是著名華商之一,其公司率先引入西方管理模式。李寶樁先生熱心公益, 積極支持教育事業。邱氏是著名的商業世家。邱木城先生於一九七九年獲委任為東華三院主席, 並捐巨資興建中學, 以紀念其祖父和叔伯。他也於一九八一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並曾出任香港潮州商會會董。
大宅於
2007年 8月轉售予上任業主。景賢里是一個受遊客歡迎的拍照景點。多部電影曾在此取景,包括國際知名的電影《江湖客》(1955年)及本地製作的電視劇《京華春夢》(1980年)。
由於當時山頂一向是外籍人士聚居的地區,因此景賢里坐落的位置象徵當時華商階層的崛起,也展示高尚住宅區開始在半山區成形的本港早期歷史。
「45」即是灣仔司徒拔道45號。當日未被列為古蹟時,景賢里三個立體金字被工人全鏟去。
大宅入口。
入口右方的泳池。
景賢里佈局及參觀路線圖。
主樓平面遵循嶺南傳統三合院式佈局,即主屋加兩側翼,門口朝南,南面建照壁,形成內院。與傳統建築不同的是兩翼稍為張開,使內院的空間得以擴闊。
主樓及兩翼的屋頂為傳統的歇山式琉璃瓦屋頂,飾有中國建築特有的屋面裝飾物,包括閣樓屋脊中央的一顆寶珠裝飾,以及「博古」風格的脊獸;沿屋頂邊緣的屋檐則有斗拱、額枋、雀替等以混凝土製造的中國建築裝飾。
主樓及副樓外牆以上乘的清水紅磚築砌。室內的地面鋪有雲石地磚、木地板,以及由嵌花馬賽克砌成的圖案。樓房各面的窗戶皆為中國圖案的鐵製格條和花崗石窗套。主樓各層正廳的大空間採用井格式樑系,地下的西側圓廳則為同心圓放射狀樑系,仿似宮殿式的藻井天花。
除傳統中式建築裝飾外,建築物亦採用了先進的建築技術,例如隱藏式的綜合地面排水系統設計,避免雨水沖擊建築物表面和擋土牆。此外,建築物採用鋼筋混凝土代替傳統的木結構屋頂構件。
這幢歷史大宅既具有豐富而細緻的中式建築特色,又在結構、用料和設計上糅合了西方建築風格,可視為具中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優秀建築物,反映了本港戰前中西建築藝術的巧妙設計和非凡做工。
廊屋為第一代業主岑太打痳雀的地方,屋頂有點像北京頤和園的門廊吧!
灰白分明的水磨石欄杆,明顯看出白色是被拆卸破壞後修復。
景賢里原為私人物業。當局在2007年9月初發現該址進行一些工程,以移除屋頂瓦片、石製器具及窗框。為免該建築物再受破壞,發展局採取緊急行動於2007年9月15日宣布景賢里為暫定古蹟及後2008年7月11日宣布為古蹟。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8年通過一項非原址換地方案,以保存及活化該歷史建築物。根據換地協議,政府把毗鄰景賢里一幅面積相若的人造斜坡批予景賢里業主,供私人發展用途;而業主則把大宅和整個地段交予政府。業主除須按既定政策為換地支付十足市值地價,亦須斥資修復景賢里至古物古蹟辦事處滿意的程度。景賢里的復修工程於2008年9月展開,並於2010年12月大致竣工。政府隨後接管景賢里。
入口地下舖砌的紙皮石(左上方)和地下起居廳。大宅由窗花、地上的馬賽克、天花的裝飾、樓梯欄杆花飾都可以找到「卐」(音萬)字,代表長壽。當然屋裡屋外亦可以找到「壽」字的傳統標誌。
傢俬由前屋主邱子文先生為開放日借出。
地下的中餐廳。地下的紙皮石圖案是整幅重新修復。
地下的西餐廳。黃色細門是用來傳菜。
內院。
大宅樓梯。
二樓的房間,有浴室和廚房。
寵物區。
副樓,可見廚房煙通。
大宅南面的照壁。
涼亭。
近正門的水井。
當日還遇見一位曾在景賢里工作和留宿的司機伯伯。工作人員見他自我介紹,當然立即向他詢問大宅的點滴事跡。
羨慕......
回覆刪除原來裡面d傢俬採用西式的
無綫電視澄清只是汪明荃在景賢里拍京華春夢主題曲, 劇中大宅是假, 外景亦只在郊外拍攝.
回覆刪除想請教soldier當日你用甚麼交通公具前往呢?我16/4有得去。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4/16/2011 08:13:00]幾日不在香港,希望不會太遲:
http://www.heritage.gov.hk/tc/kyl/opendays.htm
時間剛好,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