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遊走元朗新田(一)

除非參加新界的本地遊,香港人多到元朗市、屏山文物徑、天水圍濕地公園,未必知道元朗有新田文氏原居民。





新田鄉的牌樓。新田鄉屬於新田鄉事委員會,鄉事委員會辦事處在牌樓後面。(拍攝日期︰20156)

新田文氏
文氏先祖為漢末四川成都守將,五代十國時遷居江西,宋元之際,文天祥兵敗以後,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即今天文氏族人的始祖,避亂南遷至廣東東莞避禍。

元末明初,文天瑞的五世孫文孟常開始帶領族人遷入新界,初時居於屯門的老虎坑。文氏的人口繁衍,家勢興旺,其後文孟常之孫文世歌帶領族人遷至元朗新田一帶,文氏族人自始在新田開枝散葉,文世歌亦成為新田文氏子孫的開山祖。最早在新田出現的文氏村落是仁壽圍,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其後逐漸擴展成今日的三圍(仁壽圍、東鎮圍和石湖圍)六村(安龍村、永平村、蕃田村、新龍村、青龍村和洲頭村)

其他文氏族人分支到大埔泰亨村、米埔等地,成為新界的五大家族之一。


文天祥公園是文氏私人所有,由香港、深圳文氏後人及社會各界集資所建,紀念精忠報國的南宋忠臣文天祥。
 

新田文氏認為文天祥乃其祖先,族人為了紀念祖先英烈的事跡,興建了六米高的銅像屹立於公園的最高處。文天祥是一位文官,銅像手持寶劍,或許是因為文天祥帶領一眾「文家軍」力抗元軍。
 
諸太忠臣紀略。
 






公園開幕紀念碑。
 
銅像後有一幅雕工極之精美的石碑,栩栩如生地把文天祥的一生紀錄下來,石碑盡頭還刻上文天祥被關在蒙古監牢其間所寫的《正氣歌》。

於文天祥銅像下,有一篇以中國古文所寫的文天祥介紹,未必人人能夠能看得明白!


大夫第
文頌鑾是新田文氏的二十一世祖,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高中進士,獲欽點為營用守府,文氏獲御賜大夫一銜,是文職散官的稱謂。另外有傳說因文頌鑾為人樂善好施,深得鄉黨讚譽,故獲清朝皇帝御賜大夫名銜,「大夫第」也因此而得名。

這座華麗的府第位於元朗新田永平村,於清同治四年(1865)由文頌鑾所建。文氏的先祖自十五世紀已在新田定居。大夫第是本港最華麗的傳統建築之一,並以其精巧的建築裝飾而著名。修葺工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於1988年完成,現已開放供市民參觀。


它在1987年評定為法定古蹟。有趣的是中央的主建築才是法定古蹟,其他的外圍圍牆及建築物則不納入其中並沒有任何歷史建築評級,那麼如果真有一天真的拆去了,大夫第也消失了其整體建築群的完整性及帶來的氛圍。


大夫第前後都有廣闊的庭園,四周有青磚牆環繞,建築裝飾精巧,中西合璧,是華南士紳級府第建築的典型,亦是全港最華麗的歷史建築之一。府第外四週有圍牆、柱礎、池塘、花崗石踏板等遺蹟。

大夫弟的建築方法、結構、外形和裝飾都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傳統手法,材料也是傳統的廣東清水青磚、灰瓦和石灣陶瓷。華南地方天氣潮濕,牆基都先舖上花崗石阻隔地下水濕氣以及加固牆身結構。


大夫第的船型屋脊山。屋脊精巧以戲曲人物《楊家將》為主的陶塑正脊更出自石灣名家文如壁。

內部的設計則是傳統珠江三角洲兩進式三間兩廊的格局,府內屋樑、窗花等裝飾兼具中西藝術特色。


主樓呈九宮格式佈局,中軸線上有門廳、天井和正廳,而兩邊是六間廂房和正房;上層的閣樓,可用作書房或客房;但佈局並非完全以「軸」為中心。


詹椽下的中國傳統古祥圖案。



宅內門頭上刻有洛可可式的浮雕,扇型的窗門裝上繪上不同的中國吉祥動物的玻璃。玻璃砌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中國很早,甚至在唐朝時其已有玻璃出現,不過使用在建築上是絕無謹有,可見屋主富有及當時中西融合的建築風格。

大夫弟兩側廂房的屏風刻有梅、蘭、菊、竹,原來是分別代表了四間正房的主題。

府內屋簷下有兩塊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更是光緒帝於1875年御賜表揚文頌鑾雙親的詔書木刻。


屋牆上佈滿了生動傳神的壁畫。


大夫弟正廳內擺設著酸枝傢俬,看來是為了增強屋內的歷史氛圍而添置,並非原屋內的傢俱。正廳牆上縣掛著文頌鑾及其部份家庭成員的畫像。




大夫第放有搾花生油工具。


隨處可見吉祥圖案,如外牆的蓮藕,喻意「佳偶天成」。
 
麟峰文公祠
麟峰文公祠位於新田蕃田村。這條村落是文氏族人主要的聚居地,附近建有最少五間文氏祠堂,但它是唯一對外開放的新田文氏祠堂。麟峰文公祠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這間祠堂的興建年代已不可考,耆老相傳,祠堂約建於17世紀末,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它是為了紀念文氏八世祖文麟峰而建的,文麟峰就是文族開山祖文世歌的兒子。198334日在文佛常祖司理熱心支持下,

麟峰文公祠採用傳統的三間三進兩院式的格局,外觀典雅,外牆的灰塑裝飾精緻,石柱宏偉,斗拱雕刻細緻中見栩栩如生。




修復工程在1987年完成,費用由香港賽馬會資助。其後於1995年再次修葺,全部工程費用由政府撥款資助。






斗拱上雕刻細緻。


前進屏門上懸有嘉慶丙寅年(1806)「吐書堂」匾額;
 
中進為放置歷代祖先木主神樓的地方;
 


後進左耳房為昔日更練團存放兵器的地方,仍保留舊式鐵門及門鎖。


從中廳進入後廳的門廊,其上懸掛著光緒皇帝欽賜的「榜眼及第」牌匾。

每逢祭祖、節日、父老聚會等,這間祠堂都顯得熱鬧非常。

新田蕃田村文氏宗祠和萃野文公祠
文氏宗祠和莘野文公祠也是位於新田蕃田村,就在麟峰文公祠後面。這兩間並排在一起的祠堂規模不及麟峰文公祠,而且重門深鎖,不對外開放。


文氏宗祠(Man Ancestral Hall)又名惇裕堂,堂號來源族譜無記載,故無可考。文氏宗祠相信應建於1444 (明朝正統九年),是蕃田村五個文氏公祠中最早建成的公祠(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2010517日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新田文氏宗祠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俗稱“大眾祠”。


惇裕堂最難得的是能夠保存幾百年來逐次添加的原有神主牌位,並有幾個對鄉族有貢獻的宗親的祿位,還有幾個外姓和文姓的牌位擺在左下角,相信這幾位都是在抗英或為新田與鄰鄉械鬥遭難,才能在宗祠佔一位置,這些都是對探索新田過往歷史掌故的一點資料。文氏宗祠惇裕堂除供奉天祥外,還供奉遠溯到文時十一代裔孫仲濟,即時習,十二代信,十三代天瑞,廣東始祖,後改為一世;隨後的應麟,起東,禮,孟常,宗元,世歌,和新田許多早代的先輩;由這些神主牌位就可以清楚知道新田祖系來歷。


文天祥畫像。

文氏會在這裡舉行婚事、點燈、醮、團拜和春秋二祭等大型慶典和重要儀式。不過,文氏現在已不再舉行神功戲等儀式,太公分豬肉亦以現金代替。宗祠昔日曾是族人的主要書室,亦是防衛隊審理鼠竊狗偷的地方。






文氏宗祠便曾用作惇裕幼稚園。在青山公路新田段亦有惇裕學校。


新田蕃田村莘野文公祠(Man San Ye Ancestral Hall)又名樂道堂,是蕃田村五個文氏公祠之一,相信應建於1740年前供文氏祭祀祖先文莘野。文氏相信他們是國家英雄文天祥的後裔。莘野文公祠與其他新田文氏公祠一樣兼具書室的用途。數百年來,文氏每逢節日和舉行婚事都會在公祠擺設盤菜款客。2010517日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新田文氏宗祠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新田蕃田村永秀文公祠
永秀文公祠又名明德堂,位於新田蕃田村,建於1811年。至 1972年,祠堂曾拆卸重建。現在為一座兩院式水泥建築物,中央設有天井。雖然曾重建,原祠的門框被保留下來,甚有價值。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新田文氏宗祠明遠堂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新田蕃田村明遠堂
明遠堂(Ming Yuen Tong Ancestral Hall)乃蕃田村五個文氏宗祠之一,約於1750 年代落成,以紀念文才煥(號青羅, 故另稱青羅祖),因此又稱文才煥公祠。明遠堂昔日曾是祭祖祠堂,每逢節慶更會設宴款客,也是文氏子弟的書室。2010831日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新田文氏宗祠明遠堂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看狀況似是甚少打理的祠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