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2010年的復活主日

經過了四旬期的克苦和反省,我們今天以愉悅和感恩的心情來慶祝主基督的復活。在上一個主日的讀經當中,我們聽到受苦的天主之僕,也就是我們的主基督,如何以愛和謙卑去面對他的苦難。從主基督的痛苦和死亡的奧迹中,我們看到痛苦和死亡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耶穌在被衆人捨弃及忍受十字架酷刑的同時,沒有忘記祈求天父寬恕那些陷害他的人們,他更接納了一位被判處死刑的囚犯,賜給他天國的福樂。讓我們藉由痛苦來淨化我們的愛,它使我們更肖似十字架上的基督。



「主復活了!」及回應:「他真的復活了!」東方基督徒喜歡以這對話,作為復活期五十天,直至五旬節的互相問候。事實上,復活期五十天,代表漫長無盡的歡樂。復活期以五旬節為高峰,正如基督的復活,以聖神的傾注,達致高峰。


復活期的彌撒和日課,都充滿了「亞肋路亞」。「亞肋路亞」,復活的歡呼,迴盪於整個復活期。為更突顯這點,自六世紀起,羅馬教會由聖灰星期三至逾越節守夜禮,都不詠唱「亞肋路亞」。這做法,甚至被東方教會質疑,造成羅馬教會與正教會之間的爭議,直至十四世紀。


「光榮頌」是另一項復活期的重點。雖然它以天使在聖誕夜的歌聲開始,其實它的起源,與復活節有關。六世紀時,只有在主教舉行彌撒時,才可唱光榮頌;而司鐸舉行彌撒,只有在復活期,才可詠唱光榮頌。



五十天之久,復活蠟燭,都供於聖所。復活蠟燭極宜放在讀經台旁。復活期內,每次舉行彌撒和日課,以及每次舉行洗禮,都點燃它。


藉著今天的三篇讀經,我們對以下三點做出反思:

(一) 我們該時時準備好與復活主相遇
基督的復活不只是一個發生在過去的歷史事件,因爲復活的主 仍然生活在我們當中。我們是否每時每刻留意到復活主的臨在呢?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在一位可愛嬌小的嬰兒身上,或是一位牧者身上感受到他的臨在。如果我們能學著以對待復活主的態度來對待他人,那麽相信我們不會忽略他在任何時刻的臨在。基督會藉著任何一個人或一種情况來到我們當中,比如:一位路邊乞討的人、一位艾滋病患者、一個難民、一個對你不友善鄰居、你的醫生、你的老闆、或是你的市長等等。

(二) 我們要肖似復活主,向任何人伸出友誼的手就如在厄瑪烏路上的復活主,他在人群中保持低調。他時時選擇以平等的地位和我們來往。復活主經常主動來到我們生活的圈子當中,因爲屈尊就卑是他的行事風格。他允許人們做他們 自己,也就是毫無條件地去接納每一個人,幷且時時耐心地引導他們。讓我們學習復活主的態度去和周圍的人建立友誼。

(三) 復活節是我們一生一直在慶祝的事件
爲我們基督徒來說,復活節幷不隨著復活主日傍晚的到來而結束。因爲復活主的生命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延續著。或許我們沒有機會見到顯現在耶穌墳墓中的天使,或是沒有機會在路上碰見復活的主,可這幷不重要。因爲當我們深信主已經復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已經隨著有所改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