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道(Broadcast Drive)於 1967 年 2 月 16 日命名。它原名為光偉道(Galway Road)及安寧道(Antrim Road),以愛爾蘭的 County Galway 及北愛爾蘭的 County Antrim 命名。
從聯合道交界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從香港電台電視大廈外向西北偏西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廣播道遊樂場。(2014年8月拍攝)
廣播道遊樂場內有香港廣播60年的紀念座。(2014年8月拍攝)
從香港電台廣播大廈外向西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廣播道九巴巴士總站。(2014年8月拍攝)
從馬可尼道交界向東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從范信達道交界向東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從范信達道交界向西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廣播道入口的龍翔道公園,是昔日電視台經常取景的地點。(2014年8月拍攝)
從星輝豪庭外向東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從范信達道交界向西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從南亞路德會靈恩堂外向東北方望向廣播道。(2014年8月拍攝)
廣播道87號的高級公務員宿舍。(2014年8月拍攝)
約1969年發展中的廣播道小山丘。
圍繞廣播道,最鼎盛時期有五間電視台及電台,人稱「五台山」。
1) 麗的電視(前稱麗的呼聲),1968年遷入廣播道,於1982年改名亞洲電視,在2007年7月22日遷往大埔工業邨,原址被重建成豪宅尚御;
廣播道尚御。(2014年8月拍攝)
2) 電廣播道視廣播有限公司,1967年在廣播道開台,在1987年遷至清水灣,2003年又搬遷至將軍澳工業邨,原址已建為住宅星輝豪庭;
廣播道星輝豪庭。(2014年8月拍攝)
3) 佳藝電視,1975年在廣播道開台,1978年倒閉,原址改作香港電台電視大廈;
4) 商業電台,原在美孚新邨,約1970年遷入,現時大樓於1973年落成;
5) 香港電台,1969年由中環遮打道水星大廈舊址遷入,計劃在2018年搬遷至將軍澳,但立法會否決新址的建築撥款。
1969年的香港電台廣播大廈。
1969年的香港電台廣播大廈內部播音員工作情況。
今天的香港電台廣播大廈正門。(2014年8月拍攝)
今天的香港電台廣播大廈。(2014年拍攝)
另外,教育電視在1971年在廣播道開台,1976年與香港電台合併。
范信達道
范信達道(Fessenden Road)以加拿大發明家范信達(Reginald Aubrey Fessenden)命名。范信達道原名「美玉道」(Mayo Road),以愛爾蘭的County Mayo 命名。范信達以發明電台廣播而著名,並首次成功透過無線電播送第一套遠距離的音樂和口語的電台節目。1968年,「美玉道」改名為范信達道以紀念這位來自加拿大的電台廣播發明家。
從廣播道交界向東南方望向范信達道。(2014年8月拍攝)
從廣播道交界向東南方望向馬可尼道。(2014年8月拍攝)
從馬可尼道4號外向西北偏西望向馬可尼道。(2014年8月拍攝)
從廣播道交界向西北偏西方望向馬可尼道。(2014年8月拍攝)
馬可尼道
馬可尼道(Marconi Road)以意大利電氣工程師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命名。馬可尼道原名「高雅道」(Clare Road),以愛爾蘭的 County Clare命名。1968年,為紀念馬可尼對廣播事業的貢獻,並且感謝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於1962年協助香港發展超短波廣播,政府便將此路命名為馬可尼道以作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