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前鰂漁涌英童學校



位於鰂魚涌英皇道986號小山丘上,座落一座前鰂魚涌英童學校,現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政府在此偏遠地方開辦官立英童學校是因為附近有許多來自太古船塢和糖廠工作的英國人子女。按1923年10月18日的訂例局會議紀錄,政府為開辦鰂魚涌英童學校(Quarry Bay School)向工務局研究地點。同時亦已向太古會所借用房間作學校課室。政府向訂例局財委會申請購買課室傢俱的費用。鰂魚涌英童學校由1924年開始辦學,而學校亦同時興建中。學校由 Messrs Little, Adams and Wood 興建,終於在1926年9月啟用,開幕禮中由學生進行體操及舞蹈表演。學校在1926年的每學期學費收$7-$10。

前鰂魚涌學校是新古典風格的建築採取對稱平衡原則,主體樓高兩層,大樓左右對稱,東西兩翼各有三層高,樓上的遊廊已經圍封,而其屋頂建有插著旗竿的塔樓,原本還有一個銅鐘。兩翼大門上可見學校立體校徽,附有拉丁文(LABORE ET HONORE),英文是By Labour and Honour,中文意思指「勤勞與榮譽」。

























1980年,該校搬遷到寶馬山,原址便由社會福利署接管,改作培志男童院。為了監管院童,平台外圍加建了高高的欄杆。2007年培志男童院與其他五所感化院舍遷往屯門。原址由2009年起為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轄下之德育發展中心。




成立德育發展中心目的是:1) 培養青少年認識中國國情;2) 培養青少年堅毅獨立的意志;3) 灌輸正面正確的價值觀;4) 提升青少年的解難能力;及5) 加強青少年的鍛鍊強健體魄的重要性。中心為青少年開辦1日、2日1夜及3日2夜德育培訓課程。另外亦有教師培訓營及領袖培訓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