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 是香港第一間擁有法定古蹟的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主樓(李余愛喜大樓)於1992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學校另有徐大統紀念大樓,位於附屬小學原址及金禧樓。英國海外傳道會在1906年在堅道35號創校,三年後遷往堅道27號,但在1918年的地震中損毀。聖公會向政府申請土地(城西公園東面地段)興建永久校舍,1922年準備動工之際,適值英國威爾斯親王訪港,聖公會便要求港府接待委員會安排王子為新校舍奠基。
位於柏道的學校入口,依設計應是正門,但實際上學生多用後門進出校園。
這是雙層門樓設計。上面的旗桿形設計是裝飾風藝術 (Art Deco) 的表現。它繼承並維護了長期以來為贊助人服務的傳統,其設計面向的對象是富裕的上層階級,所採用的材料是精緻、稀有、貴重的,尤其強調裝飾別緻優雅,與上層階級的品味相符合。
這是雙層門樓設計。上面的旗桿形設計是裝飾風藝術 (Art Deco) 的表現。它繼承並維護了長期以來為贊助人服務的傳統,其設計面向的對象是富裕的上層階級,所採用的材料是精緻、稀有、貴重的,尤其強調裝飾別緻優雅,與上層階級的品味相符合。
位於列提頓道的學校後門位置。
校舍主樓的西翼和中央部分在1923年完成,東翼則在1928年加建。據該校檔案記載,威爾斯親王在港行程緊密,當局於4月7日在中環卜公碼頭為他連續安排三項假遙控的儀式,首先接受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接着為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新校舍奠基,最後參與共濟會的典禮。
這位威爾斯親王是1936年1月登基的英王愛德華八世,亦即當國王不到一年便因「不愛江山愛美人」而退位的溫莎公爵。
今天在學校門外仍可見到一塊刻有「威爾士太子殿下」的奠基石。
另一塊是刻有「司徒夫人」,即港督司徒拔夫人的開幕紀念碑石。
主樓的走廊。
主樓一角。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應港大要求為女學生提供住宿,初時租賃巴炳頓道一房屋作為宿舍,名為「聖士提反舍堂」(St Stephen's Hall)。1923年新校舍落成後,聖士提反舍堂遷入。早年港大並不強制女生入住宿舍,當時十名港大女生中只有四人入住聖士提反舍堂,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舊生佔了三個。二戰後,聖士提反舍堂與聖約翰舍堂合併,成為今日的聖約翰學院。它是港大其中一所男女生宿舍。
1940年,校舍曾改作臨時醫院,接收瑪麗醫院及那打素醫院過多的病人,在香港日治時期則曾被日軍佔用,作為東亞學院培訓公務員及教師。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女作家蕭紅在當時為一臨時醫院(聖士提反臨時醫務站)的校園裡逝世,年僅31歲。其一半骨灰被埋葬在校園花園的一棵樹底。確實位置不詳,有人估計是位於城西公園內(當年曾是校園範圍)。 其丈夫端木蕻良在1996年死後骨灰亦安葬在校園內,學校園丁見證了埋葬骨灰的確實位置。
校園花園及建築物內設有14處耶穌被釘十架過程的苦路,圖畫以馬賽克製作。
主樓內的禮堂「郭少流堂」。郭少流(鎏)先生是香港富商,曾任東華醫院總理及保良局主席等職。1919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1930年獲頒榮譽勳章。1932年獲法國安南龍佩寶星。
懸掛在禮堂的校徽。
1923年建主樓落成已有的木樓梯。
校園設有歷史館,展示不少珍貴物品及相片,不過由於學校曾在二戰日本佔領香港時被日軍佔用校舍,大量歷史文獻已經消失。
學校歷年校長名錄。
學校小教堂。
學校主樓的中式瓦頂。
在主樓保留下來的火爐。有不少火爐因影響學校房間實際需要而拆掉。
早年曾用作港大女生宿舍的地方,有大閘分隔。
校園設有歷史館,展示不少珍貴物品及相片,不過由於學校曾在二戰日本佔領香港時被日軍佔用校舍,大量歷史文獻已經消失。
大家可有找到昔日是學生的范徐麗泰?
學校校董舉行會議的地方。
過去曾懸掛在柏道與屋蘭士里交界的學校名稱木牌匾(年份不詳)。由於早年學生皆來自名門大族,過去的學校畢業典禮由港督、聖公會港澳教區主教及校長主持。三張雅緻的木椅為此而造,外形像大學典禮/立法局主席用的椅子吧。
較細少的枱椅曾是老師的座位。
這是1935年堅道校園的相片。穿黑長衫者是華人教師。
部份內容來自另一博客陳天權先生的博落格內容,僅此致謝!
可以就咁入去?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7/21/2013 20:22:48]我跟一個團體攪的導嘗團才可以入學校。
柏道門口不是正門,那個門口在讀書以來從來沒開過。列提頓道那個才是。還有通去校長室那條木樓梯因為結構問題,除了校長教師外賓及領袖生外,一般學生及外人沒批準是不能使用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7/25/2013 09:05:39]論建築設計, 柏道大閘應計劃作正門, 因有旗桿設計.不過學校不用作出入口又是另外的考慮.
范太是後排左一吧!
回覆刪除古色古香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