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九龍公園


19世紀30年代,有西方人發現維多利亞港是個理想的船隻停泊處。當時,九龍公園的所在地是個面對海港的軍事戰略重地,至1861年,英軍佔領九龍半島,隨即把該處命名為威菲路軍營。名稱以當時駐中國、香港和海峽殖民地的英軍司令威菲路(Henry Wase Whitfield)命名。到1910年,營內共有85座建築物,主要用作軍事訓練、軍人宿舍和軍火庫。

1950年代由新樂酒店向南望向彌敦道。右面是威菲路軍營。


 

1967年,駐港英軍停止使用該軍營後,市政局於19702月於舊址改為興建公園。1970624,九龍公園由當時的總督戴麟趾爵士正式揭幕。至1989年,由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重建公園,耗資達三億港元。

 

九龍公園佔地13.3公頃,為市民提供全面的動態及靜態康樂設施。由於地形所限,九龍公園的動態康樂場地均集中在公園北面(如遊泳池及體育館),而靜態康樂場地則主要設於南面。

 

公園仍舊保留了一些舊軍事設施。




食環署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

公園目前仍留下四座營房,其中
S4闢為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門前石級就很奇怪地放置了來自中環余仁生舊鋪兩條石柱。

S58是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倉,裏面收藏了許多文物。現亦用作香港綠化大使實習場。


香港文物探知館。

S61
S621983年開始用作歷史博物館,直至1998年尖東的新館落成為止。

兩個市政局取消後,S61S62交由古物古蹟辦事處重新發展,修復為文物探知館,2005年開幕。它保留原有的殖民地建築特色(如寬深的拱廊、木製百葉窗和中式瓦頂),又加入現代設施,在二樓拱廊安裝落地玻璃窗。兩座建築物之間的露天庭園,有兩棵參天古樹。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此保育計劃頒發亞太區文物保護獎的「評審團創意嘉許獎」。

 

英國在十九世紀取得九龍半島後,即在尖沙咀興建威菲路軍營(今天的九龍公園)和四座炮台,即九龍西一號炮台(位置在舊水警總部)、九龍西二號炮台(位置在威菲路軍營內)、九龍東一號炮台(位置在訊號山),和九龍東二號炮台(位置在黃埔花園)。二十世紀初,加建槍會山軍營和漆咸軍營。

 

九龍西二號炮台遺址建於18781880年,主要用作防範敵人從維港西面登陸九龍。但到了1917年,炮台未有機會發炮便停用。現在該處遺留三個炮位、兩幅石牆組成的入口、機械室、指揮台和火藥庫等,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康文署將這個遺址闢為歷奇樂園,而公園的平面圖並無提及這座炮台,令許多市民和遊客以為是兒童遊樂場地,而沒有前來觀看。樂園內有簡短文字介紹炮台,但資料有限,實在可惜。

 









 


在海防道帝國大廈與九龍公園徑遊樂場之間的地面可找到舊威菲路軍營的軍事界石,見證了十九世紀軍營在保衛九龍半島對抗清朝的戰略重要性。




 

1 則留言:

  1. soldier
    我記得軍營70年代,仲有駐軍
    之後改成公園,未有泳池、中國公園,老麥就成拍拖聖地
    藝術博物館以前亦喺哩度!
    而家成日行過都唔知有咁多嘢!
    Diy
    [版主回覆07/05/2013 07:22:18]我只記得細路時在公園扒大炮影過黑白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