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伯大尼 - 演藝學院古蹟校園






今天參觀了演藝學院位於薄扶林的伯大尼古蹟校院,這稱為第二校舍。伯大尼修院有130年歷史,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古蹟有兩部份:1) 舊伯大尼修院-教堂及療養院範圍,現時用作演藝上課的地方,內裡的舊教堂可申請租用或舉行婚禮。2) 前牛奶公司的牛棚,用作辦公室及小型劇場。






á 伯大尼修院外貌


演藝學院副校長、伯大尼工程總監蘇迪基,講述了復修工程背後有趣的「尋寶」故事。他說:「還原的工程主要參考從巴黎帶來的伯大尼舊照片,照片中可見到小教堂內原有十九扇彩畫玻璃窗及十二個門徒聖像。但巴黎外方傳教會一九七四年遷出伯大尼時,小教堂內的大部分陳設已被撤走,在○三年學院展開復修工程時已下落不明。」

蘇迪基表示,他們到處打探消息,根據線索到堅尼地道的雍仁會館,發現他們的七扇彩畫玻璃窗,形狀和大小都與伯大尼小教堂相同,窗上圖紋亦出自法國的特徵。雍仁會館理事會主席表示這些玻璃窗是一位建築師在伯大尼附近的置富花園發現,因覺得有歷史價值,所以放置在政府倉庫,而這位建築師後來為雍仁會館裝修時,向政府申請使用這些玻璃窗。該會館又透露,還有兩扇窗儲存在政府倉庫。學院參考過三幅伯大尼上世紀約五十年代照片,證實雍仁會館在及政府倉庫的彩畫玻璃窗均來自伯大尼。  

雍仁會館最後願意送回這七扇窗予伯大尼,政府倉庫的兩扇窗亦歸還教堂。其餘的十扇窗,則是按照原有的設計在菲律賓複製。

至於該十二個門徒聖像,學院曾打電話給伯大尼出售時巴黎外方傳教會的香港區總務長,詢問他聖像的下落,這位現居於法國的八十多歲神父記得曾將數個聖像送給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其後學院在其管轄的一所學校之美術室找到三個九十厘米高的聖像,他們的底座有紅色的拉丁文字,與照片中的聖像十分脗合,學院於是複製了三個聖像。另一個伯多祿像則根據美國一張照片複製。可惜,其餘八個聖像至今仍不知所終。

而小教堂內的祭台及祭台屏風,則在荃灣的聖母領報堂發現。此外,教堂內的大門、手繪地磚等,都是原有的舊物。



該處設有導嘗團,有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門票$35。可在現場或在快達票票務處講票。另可在網上以信用咭購票: http://www.hkapa.edu/asp/general/general_news_details.asp?lang=tch&mode=gui&newsid=460

購票前建議先查詢一下,因為如果有人訂了教堂舉行婚禮,便不能入教堂參觀。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公眾假期 -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最後入場時間為5時正)
周日 - 中午12時至下午6時(最後入場時間為5時正)


入場人數:
每小時入場人數約為50人,請預先訂購入場券。


教堂租用作婚禮收$35004小時,現時已租至明年啦!




 
á 牛棚外貌,現時只餘下兩座。






 
á 牛棚改建的劇院(惠康劇院)。







 
á現時仍有修葺工程進行,教堂長椅放在外面的長廊。




 
á 伯大尼修院正門上面以拉丁文寫著若望福音的:「主啊!你所愛的病了!」




 
á祭台、祭台屏風、聖體欄、及祭衣室門由香港天主教會借出。







 
á
可以找到及複製的四個門徒像。


á石碑是紀念首任院長白德禮神父(1828-1887)上面寫昔著:「善心的人,必得上主喜悅」。




















á 教堂二樓,放有風琴。






法國巴黎銀行伯大尼博物館的收藏包括有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借出的聖物(如主教權杖及聖體皓光等)、早年由納匝肋印書館出版的珍貴書籍(最早一本的出版年份為1888年)及一些在復修工程時在地下發掘的文物。博物館除展出各項文物,博物館亦加入了一些新科技元素,部分珍貴書籍已電子化,參觀者可透過電腦翻閱感應系統閱讀這些有趣的刊物。




á 地窖曾存放法國餐酒。現改為博物館,介紹伯大尼和巴黎外方傳教會在亞洲過去三個世紀的傳教歷史。




á地下木板內發現舊酒瓶。




á舊伯大尼修院照片。








5 則留言:

  1. 環境都好靚

    回覆刪除
  2. wor 都有去同上 blog, 不過就無你咁詳 細~~好有心機呀

    回覆刪除
  3. 多謝你, 我讀書時都有去置富花園游水, 有經過牛棚, 但唔知有伯大尼修院, 多謝你又教識我一個好地方!

    回覆刪除
  4. 想問下正確地址是在?  than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