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尖沙咀赫德道

尖沙咀赫德道(Hart Avenue)是一條不甚起眼的內街,原稱East Avenue1909319日政府刊憲改稱西南道(Sainam Avenue)1909528日政府轅門報宣佈將此街道再改名為赫德道。這道路呈 Y 型,在香港算是獨有。

這條路是以晚清時間一位特殊人物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羅伯特·赫德(Robert Hart)命名。赫德反映出晚清時期中國積弱而有關海關稅收的工作由外國人把持。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默默地在人腳下的沙井蓋

每天出門都可以是一件很趣的事,只要細心觀察,路上可以發現很多細微而有趣的事物。
 
在香港,生活節奏急速,人們在路上步伐之快,加上因建築物林立,行人路不會較歐美寬闊,有誰會留意腳下所走過的路呢。只會有一種大地在的腳下的感覺。其實,地面可以有很多事物讓大家看一看,甚至連繫了不少人情和歷史,其中一樣就是地面的沙井蓋 (Inspection cover)

地底鋪設了不少公用設施,有電線、電訊、排水渠、食水管、電訊光纖線、煤氣管等。因此、造就了各種形形式式的沙井蓋。香港沒有甚麼人對設施蓋有專門受有系統的研究。相信有關設施的政府及公營機構也不會有甚麼詳細的歷史記錄。

以下便是在香港街道看見的沙井蓋。早期的設施蓋來自英國老家。相信在八九十年代中國開放才漸漸有從大陸製造的設施蓋。先來圓型的沙井蓋,從狀況及文字來看,相信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蓋。

位置:元朗朗河道竹新村。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法國五月:巴黎法式時間展覽

每年由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主辦的「法國五月」,都在香港舉辦不少與文化藝術有關的表演及展覽。今年期中一項是跳出博物館,在尖沙咀海港城地下舉辦名為「巴黎法式時間」的鐘錶展覽,展示過去早至十五世紀至現在法國在鐘錶製造的業。


展期由現在至62日止,免費入場。



港鐵心繫生活35年展覽

港鐵由地下鐵路於1979年通車,已經伴著大家生活35年。今天,地鐵連同前九廣鐵路,已經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沒有它,你上下班都只能夠迫巴士,而且港鐵的車程時間實在比巴士、小巴快。當然,我不是在此討論港鐵車箱擠迫或是高鐵及港島南區線工程延誤。

因著今年是港鐵35年,港鐵地舉行一個巡迴展覽,介紹過去一些有趣或少為人知的人和事。展覽展品並不多,互動的部份亦過於簡單而令我這一群經常坐港鐵及有留意地鐵/港鐵新聞的人提不起很大的興趣。展覽集中於與九廣鐵路合併前,地鐵系統部份的歷史,如果加入資料介紹兩鐵合併及如何因此有助改善香港集體公共交通,相信會更全面,亦令年青一代知道香港以前是有火車和地鐵。你或許花十至十五份鐘已經看畢整個展覽。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看宮崎駿及高畑勳電影漫畫作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正舉行吉卜力工作室場面手稿展,除宮崎駿的手稿外,更有多張高畑薰、吉田昇等著名動畫師的作品展出。展期由即日至本年831日。由於展覽剛開始,星期六日及假期一家大小參觀者眾,不想展場人多影響參觀心情,不妨考慮平日參觀。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九龍寨城與寨城公園

九龍城寨原名九龍寨城,是九龍城區一座圍城,由清朝政府所建立。香港政府由19931994年拆卸九龍城寨。今年是九龍城寨拆卸二十周年。

九龍寨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時代的官富場。為了防止海盜,在1810年就起了一座九龍寨炮台。而經歷過鴉片戰爭之後,九龍城寨的戰略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香港島自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並將原駐守大鵬灣的大鵬營調動於此,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


1898年的九龍寨城。(相片來源:英國檔案局,相信是當年駱克進行新界調查報告的照片。)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山頂為何又稱扯旗山?



1895年,殖民地政府在山頂上興建了一所訊號站 (Signal Station),其訊號燈是來自舊有的哥連臣角訊號站。當有商船駛入維港,便會上升起旗幟,因此山頂又稱為扯旗山。相片是1897年的訊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