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初探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五)

雖然只是初探墳場,只要細心尋找,特別的墳及人事仍有不少。

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繼續可以找到不同家族合葬的墓地,其中一處是陸氏。




陸謙受
陸謙受的祖籍為廣東新會,1904年他出生於香港灣仔跑馬地,父親陸灼文曾經參加科舉,雖未得功名,后來以航運業為生,但這段經歷卻讓他對孩子的教育文化很是重視。所以除了良好的英文教育,陸謙受的國學底蘊也很深厚,他的詩文手稿至今仍留存。

陸的童年在香港度過,也曾隨同父親前往英國,在洋行裡做過學徒。也許正因為此,1927年到1930年,他前往倫敦英國建筑學會建筑學院求學。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開了第一家海外辦事處,彼時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負責銀行海外業務,到倫敦為新的辦公處尋找建筑師,遇到了仍在求學的陸謙受,兩人一拍即合,同時也由於中國銀行行長張公權十分贊賞陸謙受,陸就此成為中國銀行的“御用”設計師。

畢業后的陸謙受歸國,踏上了上海這片熱土,成為上海中國銀行建筑科科長。細探陸謙受的設計,幾乎全都集中於一種建筑類型上,那就是銀行。看看以下的清單,就可以明白這位銀行設計專業戶有著何等熱忱:上海中國銀行總行、上海中國銀行西區分行、漢口路華商証券交易所、中國銀行行員宿舍、南京珠寶廊中國銀行、青島中國銀行行員宿舍、蘇州中國銀行、南京金城銀行等。

單一的類型並沒有使陸謙受的工作變得輕鬆。在設計建造中國銀行虹口支行時,陸被要求在狹小的空間中完成銀行、商業區域、工作人員宿舍等多種功能。而1935年建造的中國銀行倉庫,坐落在蘇州河畔,上海本就鬆軟的土質在那個區域尤甚,對建筑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陸謙受是那種能將一種風格、一種類型發揮到最充分的一類設計師。他總是能用最簡單經濟的材料和資源達到視覺上最好的效果。” 愛德華·丹尼森這樣評價陸謙受。

1937年日軍入侵,成千上萬的人離開上海,前往重慶,其中包括陸謙受,而中國銀行重慶分行也成為其為中國銀行所設計的最后一個建筑。在重慶,陸還設計了重慶紅岩新村,其中就包括宋子文宅和自家的新居。

戰后,回到上海的陸謙受參與了南京國民政府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原公共租界與原法租界壟斷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大上海計劃”﹔執教聖約翰大學建筑學系﹔還與同是留英歸來的王大閎、陳佔祥、鄭觀宣等組成“五聯建筑事務所”。

1949年,離家22年的陸謙受回到了香港,直到其1992年去世。在香港,陸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並設計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現存的麗池大廈(New Ritz Apartment,1955)、華仁書院聖依納爵小堂(Chaple at Wah Yan College,1960),以及淺水灣大廈(Repulse Bay Tower and Mansions,1963)。可以說,是陸謙受和他的同代人建造了現代香港的基礎。

陸謙受、陸鏡輝之父陸灼文之墓。
陸鏡輝醫生
澳門鏡湖醫院屬下鏡湖高級護士學校成立於1923年,陸鏡輝醫生曾擔任義務教員。

陸醫生熱心教會事務。1927年廣州教會舉辦第一屆培靈研經會,第一屆委辦除陸鏡輝醫生,還有吳子坤牧師、梁貴民牧師、翟輔民牧師、程文熙牧師、劉心慈女士、林保羅牧師、、鄭德音牧師、趙柳塘牧師、羅嘯川牧師、黃原素牧師等十一人。


19502月,陸鏡輝醫生、計志文牧師、許公遂牧師三人,租用連勝馬路28號前「宣道實用小學」校舍,正式成立「澳門基督教會宣道堂」,奉行自養、自理、自傳的立會原則。該教會繼續發展,宣道堂除了高士德總堂外,目前共有十三間分堂,十一間在澳門,包括:灣仔宣道堂(1976)、祐漢宣道堂(1978)、下環宣道堂(1980)、新橋宣道堂(1982)、筷子基宣道堂(1985)、閩南宣道堂(1985)、建華宣道堂(1995)、沙梨頭宣道堂(1997)、台山宣道堂(1997)、潮語宣道堂(1997)、北區宣道堂(1999)、新口岸宣道堂(2006);以及香港的香港宣道堂(1981)和台灣的台北宣道堂(1995)。宣道堂於199010月改名為「基督教會宣道堂港澳區聯會」。




杜福茂
這是填場內其中一個設計特別的墓地,全個墓地以西式設計,像一間屋,飾以羅馬式柱及西方獅子石雕,並像一些大家族的習慣墓地旁設石製枱椅,供拜祭的子孫休息。或許墳場日照猛烈,並無任何建築物可以遮陰,在處實在是沙漠中的綠洲。




墳地安葬杜福茂及其妻子。中央是墓碑,左右兩則的牆上鑲有二人的瓷畫,細心一看,各有由聖公會莫壽增牧師(1934年為教區副主教)及何明華主教的題字,可見他們都是聖公會會友。

網上找不到杜福茂先生任何資料。從立碑者杜仲文及杜澤文還可以找到零碎的線索。杜澤文是永安公司副司理,上海永安公司首屆董事。曾任東華三院1927-1928年丁卯年董事局總理。杜澤文與永安百貨的創辦人郭泉份屬姻親(郭泉長子郭琳爽之妻為杜漢華)。杜澤文在1921年開始,隨親家郭泉到香港打理生意。由於他是聖公會會友,亦是本地華商的高層,大坑的聖瑪利亞堂建堂時,他與其他同是聖公會的華商賢達,包括簡達才、周懷璋、林護、黃森勤、曾紀岳、黃雪卿、楊雲卿等人為建堂委辦,各負募捐責任。

網上最容易找到但資料並不詳細的反而是他與灣仔南固臺的歷史。1917年的灣仔是香港最早開發地區,當時香港富商杜仲文以2200多元購入灣仔船街五萬多平方呎地皮,並於1918年建成南固臺。昔日船街是華人聚居地,而附近的莊士敦道是臨海的馬路,南固臺處於一個十米高台上,傲視海港繁盛的交通往來。

1921年,杜仲文以三萬元把南固臺售予其弟、即杜澤文。1943年,日本佔領香港期間,74歲的杜澤文死於大宅內,死亡證上記錄是「死因不明」。



杜澤文死後,南固臺落入日本人手上,日軍在船街設立慰安所,而建築雅致的南固臺被佔領作「貴賓廳」。當時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供日兵洩慾。1945年日本投降後,大宅一直丟空。杜家於1988年把南固臺以1600多萬元售予合和實業。
 
幾經波折及不同團體對重建發展的反對,200812月合和二期工程終於落實興建,合和決定把南固臺加以活化並對外開放。








吳秋湘

吳秋湘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前稱為香江六老之一。何為香江六老?網上沒有甚麼資料,即使丁新豹博士著的《香江有幸埋忠骨》也沒有多少筆墨描述。不過網上找到一段與吳秋湘先生有關的故事。關景良雖在香港行醫,但亦關心國家前途,思想亦屬其時香港新進人物。曾於宣統二年冬間,聯同好友陳子裘、陳寶東,在香港政府註冊成立「剪髮不易服會」,並於十二月初三日假座華商會舉行成立禮。


當日赴會有五六百人之眾,其時更禮聘愛爾蘭樂隊一百二十人奏樂行禮,又敦請香港華人社會耆宿六老(香江六老)為贊助人,在成立禮中擔任公證,會後合照留念(見圖)。按前排由右至左為胡禮垣、關元昌、王元深、吳秋湘、溫清溪、區鳳墀;後排由右至左為某君、陳寶東、關景良(關心焉)、黃江波、陳子裘、曹季彭、某君、郭翼之,可謂其時香港華人社會一大活動。

(資料來源︰基督教周報︰國父老友關景良醫生(),第 2505 (2012 8 26 )

其子吳天保醫生之墓地在旁。



潘陸漢英執事
網頁沒有此人的生平,亦不知她在那個教會事奉。但從她的子女尋找反而有另外的發現。

其子潘龍圖,著名電影導演,稱為十大粵語片導演(包括黃岱、莫康時、龍圖、胡鵬、馮志剛、李鐵、吳回、黃鶴聲、盧雨岐和珠璣)。他們享負盛名,以「十兄弟」名堂結義。十兄弟聯手編導的《錦繡天堂》,僅用了三數天便把影片拍成。不單有大明星吳楚帆、白燕、林鳳、曹達華、于素秋、任劍輝等助陣,十大導更粉墨登場,而「炒雜錦」式橋段,因波叔及眾星的魅力,既有噱頭又有看頭。其作導演、編劇及製片的電影繁多,可參閱以下網址http://www.dianying.com/ft/person/LongTu


其孫女潘威娜,是藝人林艷。網頁指她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香港粵劇二幫花旦。1959年加盟邵氏為電影演員,銀幕處女作《玻璃鞋》,擅演「傻大姐」角式,共演出約40齣電影,包括︰初戀 (1960)、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1960)、傻人捉賊 (1960)、青春熱 (1961)、水觀音三戲白金龍 (1962)、九九九我是凶手 (1963)、霹靂薔薇(上集) (1964)、霹靂薔薇(下集) (1964)、公子多情 (1965)、點心皇后 (1965)

1966831(星期三) 林艷與塑膠商人簡志文先生在香港註冊結婚,1966108(星期六)當晚在旺角「瓊華酒樓」舉行婚宴。

電影分期付款娶老婆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qfd6PDvyM


羅光雲
羅光雲(右面墓碑)在網上資料不多,只知他是中國第一家自立教會—道濟會堂(今天的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的熱心堂友。


基督教周報第 2577 期(2014 1 12 日)百年人物—宗教鉅子—傳揚福音關懷社會的王煜初牧師(十)有這樣記載創堂初期,信徒約有二百多人。其中熱心信徒有高露雲夫人、高卓承(高露雲夫人養子)、黃平甫(黃勝)、溫清溪、何妙齡(何福堂牧師女兒)、何啟、莫有、鄺日修(按:鄺日修已返聖公會聖士提反堂,於一八八四年封立為牧師)、何芹甫、黎福池(王煜初牧師妹夫)、羅光雲、區逢時、馮拔臣、陳新聯、尹文楷(尹維清牧師兒子,與孫中山在中央書院同學)、黃廣徵、譚福興、區鳳墀(按:是孫中山學習中文的老師)等熱心信徒,對教會固多貢獻,而對於香港社會,以及對於晚近中國革命運動更是發揮極大的影響」。

不過,原來其次子羅國瑞是中國火車建築名人。羅國瑞(1861年-?),字嶽生,廣東博羅人。中國土木工程師。他曾任浙江鐵路總工程司,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位任鐵路總工程師的人(第一位是詹天佑)。

羅國瑞的父親是基督教徒,長期在香港傳教。1872年羅國瑞作為首批中國留美幼童赴美國。後來他於美國得樂埠壬色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肄業。回到中國後,他曾任測量師、教員、驗礦師、譯員,曾歷任江南海關道署洋務差總管,安南兩廣勘界事宜專管。1896年,他任漢陽鐵廠譯員。1898年,他參與了粵漢鐵路勘路工作。1899年到1903年,他任萍醴鐵路副工程師,常駐萍鄉,參與該鐵路的設計。1903年時,他已經擔任全國鐵路審查委員會主任。此後他應聘為浙江鐵路總工程司,負責修建浙江省第一條鐵路——江墅鐵路(江干閘口至湖墅拱宸橋)[1]1906年辭職。1906年滇蜀鐵路準備修築,滇蜀鐵路公司聘請羅國瑞任總工程司,但他未接受。他曾勘查了吉長鐵路,並在1907年指出日本工程師在吉長鐵路勘路中虛報造價,為清政府挽回了損失。1908年,籌建津浦鐵路時,成立津浦鐵路總公所,他任津浦鐵路南段總辦,任職期間他抵制了英國總工程師的越權行為,堅持了中方的相關自主權。後來他被免職。1910年他負責滇桂鐵路勘路工作,後因辛亥革命爆發,滇桂鐵路停建。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曾任郵電部路務議員,交通部技正、技監等職務。1914年交通部設立路電材料研究會,技監羅國瑞任會長。1916年他被交通部停職,遂在平政院控告交通部。後來他在上海逝世。(資料來源︰網上維基百科—羅國瑞)


墓碑左方瓷相穿制服的人是退休懲教署高級懲教事務監督胡振強。他在201293日被發現在港島半山列堤頓道住所疑跳樓自殺身亡,享年81歲。死者自住物業懷疑有僭建物被屋宇署釘契,早前他更為此與屋宇署職員爭執,家人指他無病痛亦無金錢問題,懷疑自殺與釘契事件有關。


基督教的十字架一向是平實的,不像天主教可加上耶穌苦像。這個刻有IHS甚為少見。IHS有時寫成JHS,是拉丁文 Jesus Hominum Salvator 耶穌、人類救主的縮寫,也是希臘文耶穌聖名之前三字 Iesus Hagiator Soter 的縮寫。17世紀前拉丁文沒有甚麼驅分IJ


這裡也有無字墓碑。



名門大族或富家墳地可以大有大攪的,細的墓地也可以有美麗裝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