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沙田田心圍及田心街

香港由於在未開埠以前村落以務農為主,有不少以「田心」為名的村/鄉郊地方。其中最具歷史要算是大圍的田心圍(又稱田心村)


它位於望夫山下,今日隆亨邨旁。「田心」之四周本為農田,而該村立於其中,是故得名。它是昔日沙田區最富庶的農村。

相傳該村建於明末,但準確年份,已無法確認了。該村基本上是由本地人組成的雜姓村落,包括有何、袁、梁、李、方等姓,和由「小瀝源」分支過來的蔡姓、由「隔田」分支過來的曾姓以及分支自「積存圍」的韋姓;據知,還有已絕的車姓,但不知是否與車公廟內供奉的車大元帥有任何關係。除本地人外,還有歷史較短的廖姓客籍村民,約在本世紀初時才遷入。








村內有一間蔡氏家祠和兩間廖氏家祠。


可能是因風水問題,建圍時所立的正門乃面向沙田海,圍的四週有河塘,而正門是該村唯一的通道;戰後,該塘已被填平,作為行人路了,是不少鄉村甚至政府為求增加用地發展的方法。據村中父老所言,昔日該村擁有一座古炮,以作防禦之用,至日軍侵港時,村民担心一旦被日軍發覺,可能引來不少麻煩,故此,將古炮丟入塘中,可惜,戰後並無村民將之掘起,至今,塘已被填,不知古炮於何時才能重見天日了。圍也拆去了,清楚看見村屋外貌。




田心圍的圍門約於1644 年落成,主要用作防衛賊人。從前還有護城河圍著田心村,以加強防護。圍門後牆掛有古老八卦,阻擋煞氣經過圍門。圍門裡還設有神龕,守護城門。雖然圍門有長遠歷史,但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2010年決定為不予評級的歷史建築。


田心村圍門及內裡組成的村屋是早期村民聚居的位置,從內裡每一排屋之間的距離只有一個人可走過的闊度可見一斑。

昔日該村四週均為農田,故村民均以務農為生,由於處於較低之平原,故灌溉容易。後來由於政府不斷發展,將不少水源截斷,故令耕種困難。戰後,不少村民離港往海外謀生,而村旁則出現了不少家庭式的小型工業,如塑膠、漂染、傢俬及藤器等工業,還有一些五金廠和車房等。不過,新市鎮的發展已將此等一掃而空了。今天的「田心」村,已不再是位於農田的中心了,而是被各個大型屋邨及道路所包圍。





田心村對面的隆亨村,是沿山外圍而建,今天仍然有田心村的先人墳墓保留在隆亨村背面的山腳。



村外的田心街(Tin Sam Street)與不少沙田區內的街道同樣以毗鄰的村名命名。它連接紅梅谷路和車公廟路。




由紅梅谷路交界向西南偏西望向田心街。



由富建街交界向東北偏東望向田心街。


由富建街交界向西南偏西望向田心街。



由車公廟路交界向東南偏東望向田心街。

由車公廟路交界向西北偏西望向田心街。


田心街盡頭望向東南偏東。


1 則留言:

  1. Soldier,你好,
    我大約1964前後住在田心,離開後我記得請母親將那邊的地址寫給我知,我依稀記得有田心路隆亨村這幾個字,但實在年深月遠,不敢確定。我還記得小時我隔壁住一家客家人,子女好多,除大姐年齡比我大佐好多以外,都是我的兒時玩伴。好懷念那段歲月。多謝你的文章,將我帶入時光隧道,回到從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