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鶴咀設有無線電電報站。1915年7月9日政府刊登轅門報表示無線電電報站將會運作,用作傳送船隻的電報。當時市民要收取電報要到郵政總局大堂電報櫃位或郵政總局大樓3樓的電報局。收費首10個字$3,以後每個字收3毫。無線電電報站亦在1918年9月1日至1921年負責協助皇家香港天文台傳送報時訊號(time-signal)。它亦負責發報天氣訊息及風暴訊號。傳送時間為早上11時56分至中午12時及晚上8時56分至晚上9時。其後改由昂船洲的無線電報站負責。
鶴咀的電話通訊站在1940年代已經投入服務。香港是世界以平均人口計算,電話線路最多的城市之一。赤柱及鶴咀的衛星碟形天線是亞洲城市中規模最大。鶴咀衛星地面接收站於1993年在電話通訊站原址落成啟用。鶴咀設有不少重要通訊設施:鶴咀高頻發射站、衛星地面接收站、鶴咀海底電纜站。

幸好能保留下來的一座昔日英軍營房。

政府早年沒有想到要保留昔日廢置的軍事建築物,不但在現場沒有任何文字介紹,不少如鶴咀的軍事建築遭到拆卸,只留下一個平台。

另一處拆卸軍事建築物後留下的平台。

拆卸軍事建築物後留下的日規。
鶴咀高頻無線電站其中一些通訊設施。




其中一些通訊設施及保留下來的營房。


保留下來的昔日英軍炮台軍火庫。

通訊設施。

在岸邊廢置的軍事建築物。
拆卸軍事建築物後的平台。
通訊設施。

不少通訊設施是設於昔日英軍的海岸防衛設施。1930年代該處已有軍事設施。1935年4月英軍已設立鶴咀海岸防衛設施。1936年的香港防衛報告顯示,當時有防空探射燈、戰時通訊站、港島海岸炮台指揮部。



路盡頭的大閘內是鶴咀高頻無線電站(高台)。小心不要走近大閘,因為大閘前安裝了感應器,以免有保安員出來。
1939年因應抗日戰事而加建兩處炮台及軍火庫,分別是德已笠炮台(D’Aguilar Battery),兩座4吋口徑海防炮及博夏勒炮台(Bokhara Battery),兩座9.2吋口徑海防炮。


在鶴咀道可以找到昔日英軍通訊電纜的石刻文字。


從鶴咀道可以遠望荒廢的鶴咀下村對出的荒廢機槍堡。鶴咀村對面有小徑可以到達岸邊。

鶴咀道近鶴咀村有荒廢的英軍營舍。



從鶴咀道左面支路可以看到指示牌,向山走沿路可以找到鶴咀高頻無線電站(高台)的設施。



從鶴咀道左面支路可以看到指示牌,向山走沿路可以找到鶴咀高頻無線電站(高台)的設施。

路盡頭的大閘內是鶴咀高頻無線電站(高台)。小心不要走近大閘,因為大閘前安裝了感應器,以免有保安員出來。

走過鶴咀高頻無線電站(高台)後,是鶴咀衛星接收站。由於安裝了鐵欄,大家只能從鶴咀村附近或其他位置遠望那白色的碟形天線。
1939年因應抗日戰事而加建兩處炮台及軍火庫,分別是德已笠炮台(D’Aguilar Battery),兩座4吋口徑海防炮及博夏勒炮台(Bokhara Battery),兩座9.2吋口徑海防炮。

由鶴咀道向海一直走到盡頭,便是鶴咀電台(低台),又稱鶴咀高頻無線電站。它是利用昔日英軍軍營及軍事設施興建。大閘門外一樣裝有感應器,不應走近。

幸好能保留下來的一座昔日英軍營房。

政府早年沒有想到要保留昔日廢置的軍事建築物,不但在現場沒有任何文字介紹,不少如鶴咀的軍事建築遭到拆卸,只留下一個平台。

另一處拆卸軍事建築物後留下的平台。

拆卸軍事建築物後留下的日規。


所有通訊設施都是高壓電線,不要接觸或走得太近。




其中一些通訊設施及保留下來的營房。


保留下來的昔日英軍炮台軍火庫。

通訊設施。

在岸邊廢置的軍事建築物。


通訊設施。

博夏勒炮台被用作鶴咀高頻發射站通訊設施。

鶴咀海底電纜站,重門深鎖。深灣道也有海底電纜站。

鶴咀海底電纜站,重門深鎖。深灣道也有海底電纜站。
soldier:
回覆刪除啱啱德國返嚟!
拜過年先
恭賀新禧!
身體健康!
步步高升!
Diy
[版主回覆02/22/2013 11:57:07]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