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跑馬地黃泥涌道印度教廟

在香港的印度宗教廟宇除了錫克教廟,還有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印度教廟 (Hindus Temple)。該處很少中國人參觀,相信是傳媒甚少作出介紹有關。反之大家參加印度旅行團,到印度教廟參觀是指定動作。


印度教的廟宇主要分南北兩種建築風格,南方風格在印度南部及星、馬等國家最為常見,特徵是有雄偉的大門和金字塔式屋頂,外牆佈滿各種神像、人物和雕塑。是旅行團參觀的那種印度教廟;北方風格裝飾較為簡單,屋頂上有一個特式塔樓(shikhara),下方是放置神像的神壇。

跑馬地的印度教廟屬北方風格,在1953年落成,是香港最大(雖然不算很大)和歷史最悠久的印度教廟。經過一段石級便到達聖殿及對開的小廣場。


 

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印度教廟宇。(2013年1月拍攝)
 
未翻新前的印度教廟宇。(2011年2月拍攝)
 
正門鑲有印度教廟宇的雲石。(2013年1月拍攝)
 
廟內有不少白鴿聚集,小心鴿糞。 (2013年1月拍攝)

廟宇的奠基石。 (2013年1月拍攝)
 
聖殿設於印度教廟最高的一層。聖殿內有三個並排及大小相若的神壇。中央供奉毗濕奴及其配偶,左側有濕婆及其配偶和兒子象神,右側是信德省(Sindh, 巴基斯坦東南部的省)教徒信奉的保護神Jhulelan。很少有地方供奉的小神被放置在印度教的主要神像旁。 所有人入聖殿要除鞋
 
濕婆及其配偶和兒子象神。獅子是濕婆的座騎信徒正以牛奶倒在像徵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的塑像,祈求生育。(2013年1月拍攝)
毗濕奴及其配偶。(2013年1月拍攝)

信德省教徒信奉的保護神Jhulelan。(2013年1月拍攝)

 



原址旁的山坡有三層高印度人的墳場。(2013年1月拍攝)


由於印度曾被信奉回教的蒙兀兒帝國統治,印度建築亦受回教建築風格影響。(2013年1月拍攝)

石級旁有一猴子外型保護神神像,就是西遊記故事中的孫悟空。 (2013年1月拍攝)
印度教的重要節日慶典,例如亮光節、鎮邪節和潑水節,均在該廟舉行。印度教 徒的訂婚和結婚典禮,也可依據《婚姻條例》在廟內按印度教的風俗禮儀舉行。 每逢星期日上午和星期一晚上,印度廟都有聚會,內容包括演奏宗教音樂和講 道。星期日聚會後,教徒可免費享用飯餐。

 

這所廟宇由香港印度教協會管理,經費大多來自信德省的印度教徒。信德省原在印度大陸的西北部,1947年印巴分治後,該省納入以伊斯蘭教立國的巴基斯坦,自此兩派教徒衝突不斷,信德省許多印度教徒離開家園,移民海外生活,包括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