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薄扶林村, 太古樓及利牧徑

最近坊間不約而同出版了有關薄扶林的書籍,介紹薄扶林村及毗鄰已經成為薄扶林花園及置富花園的天主教村落-太古樓。兩者似各自存在,但又有著微妙的溝通接觸。


 

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是香港其中一條歷史悠久的鄉村,位於置富花園旁,自17世紀開始便已出現。然而,當地居民過去曾多次要求政府給予跟新界原居民等同的權益,但被政府拒絕之餘,還面臨被清拆的命運。它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清康熙時期。當時的香港地域漸從康熙遷界的衝擊中恢復元氣,並且成為南方客家族群另謀出路的樂土。廣東新安懸有陳、黃、羅幾戶人家乘機南下,最後在香港島留下來,成為薄扶林村的開基祖先。嘉慶二十四年編寫的《新安懸志》之中,薄扶林是香港島上僅有的村落之一,可算是香港島歷史的源頭。當時名稱是薄鳧林,「鳧」是野鴨之類的水鳥,推想是因附近有這水鳥棲息而得名。薄扶林不像早年的香港村落是在海濱方便捕魚或有平坦的農田,而只有充足的水源,支持在山坡開墾。今日的華富邨旁瀑布灣就是水流到達海邊的地方。這水源後來就發展成政府取之建成薄扶林水塘。

 

雖然英國自鴉片戰爭取得香港,但薄扶林位處維多利亞城之外,居民仍然保持原來的生活。不過隨之而來是商人興建哥德式堡壘,政府建薄扶林水塘,又有天主教傳教士建立伯大尼療養院。牛奶公司又建立牧場。



 






二十世紀的中國人屢經戰火煎熬,離鄉別井,他們從北方南下,不少在香港找到一處容身之所。戰後內地同胞大量湧入,香港人口不斷上升,木屋區於是漫山遍野的伸延至香港城市周邊。薄扶林村從原來二十多戶倍增至二百多戶。原有的農田亦變成了鐵皮寮屋。現時是市區少數存在的寮屋區。

 

村中商舖。(2012年拍攝)



薄扶林村分為三個部份:中部為「圍仔」,南部為「菜園」,村尾為「龍仔督」。


 

村內土地。


薄扶林村內夾雜新舊建築,從信箱編號可見部分單位仍以寮屋號碼標示。



村內的薄扶林村街坊福利會是團結村民的組織,舉辦中秋舞火龍活動:薄扶林村像大坑一樣,也有舞火龍的活動,同樣都是中秋節當晚舉行。插滿香的火龍,先在薄扶林村村口起步,之後到村內的伯公塔和李靈仙姐塔前進行拜祭,最後舞到華富邨附近的瀑布灣,將火龍沉入海中,有「龍歸滄海」的意思。


牛奶公司在1886年成立,隨著日後的發展及收購香港冰廠,早年由沙宣道至今天的薄扶林花園的土地都是牛奶公司所擁有。


在薄扶林村向靠山的位置仍有兩座屬牛奶公司空置的職員宿舍。(2012年拍攝)




 


 


昔日的太古樓(左)、聖堂(中)及聖華小學(右)。(取自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網頁)



太古樓

太古樓是天主教納匝肋印書館的員工宿舍,也是一條教友村。1885年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納匝肋修院由澳門遷到香港薄扶林道(現在的薄扶林花園),同年開辦納匝肋印書館,為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教會印刷書籍及教會規定的各種記簿。由於薄扶林區較偏離市中心,印刷館需要就近的宿舍,傳教會便向太古洋行購置土地,為員工興建小房屋,取名「太古樓」。住在那裡的員工和家人都是天主教徒,成為日後露德聖母堂區的基礎。

 

1935年,傳教會開始策劃興建新聖堂及學校,當時太古樓已有四十八人家,村民接近三百人。1937年學校首先建成、學生有四十人。

1938年新聖堂亦告完成。1949年內地變色後,逃港避難者驟增,太古樓收容了一些來自內地的天主教徒。1953年傳教會撤離中國,納匝肋印書館隨之而關閉,但員工仍在太古樓居住。同年,巴黎外方傳教會把太古樓村以象式的價錢售給教區。自此,露德聖母堂及太古樓直屬香港教區管轄。1976年,教區把太古樓出售給物業發展商,村民陸續遷出這具史性的基督徒村落。197711月1日,聖堂、學校及太古樓村屋被一一拆卸。大部份居民遷往港島區,少部份遷到九龍區,亦有部份移居海外。直至現在,相隔三十多年,太古樓的居民仍能維繫兒時那份情誼,成立「太古樓之友」。

今天,薄扶林花園外的利牧徑就是取自當年太古洋行建築物-利牧苑。(2012年拍攝)





薄扶林花園(2012年拍攝)


置富道望向置富花園。(2012年拍攝)


 
今天置富花園的的露德聖母堂。

有趣的是傳教士早年是為神父在遠東建立療養院及印製傳教用的聖經沒有刻意到薄扶林村傳教,所以不像新界如西貢、北區、大埔一些村落成為教友村或有不少村民受洗。不過薄扶林村常有村民到大古樓或教堂外空地售賣貨品。而少數居於太古樓的居民後來搬往薄扶林村居住。直到1954年明之剛神父(Fr R. Chevalier)主理太古村的露德聖母堂,才以容許附近的非徒入讀聖華小學及在薄扶林村設立診療所作為傳教的工具

 

薄扶林村居住的村民曾經與太古樓的居民發生衝突。

 

有關薄扶林及伯大利的讀物可以參閱:

1.    太平山下的歷史聚落 薄扶林村 (三聯(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策劃 2012)

2.    體驗太古樓 (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 2012)

3.    內外縱橫太古樓-太古樓與薄扶林區歷史研究 (夏其龍神父編 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 2012)

4.    伯大尼與納匝肋 英國殖民地上的法國遺珍 (作者:樂艾倫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6)


 

 

 

 

1 則留言:

  1. 小時在呂明才小學讀書,每年學期末的旅行地點是薄扶林草坪,記得當時是有牛的。但都是五十年前的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