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初探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講名人(四)

再次遊走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袁金華

袁金華(?-1918),又名袁英山,1912年出任東華醫院主席,當年其中一位總理是商人利希慎先生。他亦是政府委任第一任考試委員四位其中之一,負責華人核數員考試。6年後他在廣州工作期間去逝。他是華人永遠墳場委員會創會委員。
由於袁家的墓地四周圍封,未能有較好的角度進行拍攝。





葉蘭泉

葉蘭泉,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原藉廣東鶴山,原名灝明,號瀚群,葉氏家族第二代,少年時就讀皇仁書院,畢業後任海泊般鳥輪船辦房,往來南洋、荷屬印尼、廈門等地。後葉氏受聘於何東,駐印尼泗水埠辦理糖務,其後洋商屈臣氏公司聘其為該公司漢口分行買辦等。

 

四年後,葉氏返港經商,先後任祥和棧秘魯莊監督、中國國貨公司董事及香港的廣萬隆炮竹廠總經理等職。1919年,葉蘭泉創立鶴山商會,前後任該會主席27年之久。

 

1914年,國民政府成立才兩年,他即代表國民政府在港勸募公債二十萬元。次年華北發生水災,時任東華醫院首總理的他登高一呼,募得款項十萬元賑災,國民政府其後頒授四等嘉禾勳章予葉蘭泉以作表揚。之後他亦參予國內不同的賑災工作,再獲授三等嘉禾勳章。

 

“九一八”事變後,1934年葉氏與香港工業界倡組“中華廠商聯會”,初任副主席,後為主席,並於聖保羅書院組織第一屆廠商出品展覽館(工展會前身),以推廣本地及內地工業制品。

 

香港淪陷後,鶴山經營的工商設施全遭破壞,百般無奈之餘,葉皈依九龍慶佛堂,鑽研佛道。1945年日本投降,他即與鶴山同鄉會組織難民救濟會,於港九廣設飯站救災,不遺餘力。次年他以78歲逝世,其生前好友及團體包括何東、東華三院、中華廠商聯會,隨即發起追悼大會。



















蔡元培

他在清同治六年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111)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即今紹興)。蔡元培排行第四。

 

蔡元培6歲入讀私塾。1883年,17歲的蔡元培考取秀才後,開始博覽群書。1884年,18歲的蔡元培設館教書。1885年,到杭州參加鄉試。

 

光緒十八年(1892年)參加壬辰科補殿試,中二甲進士,任庶吉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任翰林院編修。戊戌變法失敗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無望,斷然離開翰林院南下,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提倡新學。

 

1902年,在上海與章炳麟等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並擔任會長。同年秋又創立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創辦《俄事警聞》(後改名《警鐘日報》),提倡民權,鼓吹革命。

1904年,與龔寶銓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密謀武裝起義。次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5月,在駐德公使孫寶琦幫助下前往德國,入萊比錫大學聽課。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不久出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唐紹儀內閣教育總長,主張摹仿西方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不久因不滿袁世凱的專制統治而辭職。1913年旅居德、法,從事教育、哲學和美學研究。

 

1916年回國,次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還支持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倡導以科學和民主為內容的新思潮。

 

19231月因抗議教育總長彭允彝提案逮捕財政總長羅文干,提出辭職,出走歐洲。19262月回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工作。

 

1927年倡議成立大學院作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被任為大學院院長。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127和蕭友梅於上海創辦國立音樂院(即現上海音樂學院)1927328,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吳稚暉提出發動「護黨救國」運動。

 

1928年於杭州西子湖畔創立國立藝術院(即現中國美術學院)

 

九·一八事變後,他奔走呼號,倡導抗日。19311215,蔡元培在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遭北平請願學生綁架,並遭毆打致傷。

 

1932年,與宋慶齡、魯迅、楊杏佛等人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對國民政府的特務政治,積極開展愛國民主抗日活動,擁護國共合作。他被選為副主席。1938年被推為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名譽會長。

 

1937年與家人先後由上海移居香港,寄居九龍柯士甸道。蔡元培更化名「周子余」,謝絕應酬蔡元培於寓所失足跌倒。194035日病逝香港養和醫院。310日出殯,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當日全港學校、商店均下半旗致哀。蔡元培靈柩初移厝於東華義莊月字七號殯房,以待運回故鄉浙江紹興安葬,但因戰事迭起,未能成行,遂移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昔日蔡墓只有由葉恭綽刻書的「蔡孑民先生之墓」七個紅字的小白石碑,今天所見的墓碑和「蔡孑民先生墓表」是1978年由北京大學同學會重修的。

 

香港浸會大學中一個學生舍堂命名為「蔡元培堂」,以紀念蔡元培對中國教育事業的貢獻。



碑文上解釋蔡孑民先生即是蔡元培先生。

1 則留言:

  1. 原來果度有业多名人.以前返工坐車有經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