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舊上水警署


今年由古物古蹟辦事處主辦的古蹟周遊樂集中介紹有關警署或法律有關的古蹟建築。我最近參加了舊上水警署的導賞團。


舊上水警署位於新界上水上水鄉()莆上村,在1902年建成,是英國於1899年接管新界後旋即興建的的十三間警署之一。其位置在上水鄉中央 昔日北區最繁盛的地方之一,傳統宗族社交地點如廖萬石堂、明德堂及書塾等近在咫尺,附近有大量村屋圍繞,其位置反映當時英國需要在傳統社區中建立其統治威信,維持法律及社會秩序,同時亦能與傳統宗親社會和睦共處的策略舊上水警署是新界第六個永久警署,故亦被稱為「六號警署」。此名稱不同於香開埠後陸與建的警署之一-「六號差館」。

它是典型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以新古典主義特色設計。兩層高的建築物正面有拱形的柱廊,是典型的熱帶殖民地建築,有助擋雨遮陽而又無礙通風。柱子上有少量裝飾,例如凸出的額枋、拱心石及模塊狀的柱子頂部等。
典雅的木窗。
警署另一邊圍牆可見半圓拱型的荷蘭式山牆建築設計。
地下是警察辦事處。它亦是槍房。
槍房背後的房間是擬犯羈留室。
有蓋的通道可通往另外一座瓦頂平房建築。

警署二樓的走廊。從前警察會在警署留宿。二樓是供外籍高級警官居住。華人或印度藉警員住在地下。

二樓可通往270度的槍塔,它是因1934年警署受山賊襲擊而後加的建築以防衛警署。警署共有兩座圓型槍塔。天台亦有暸望台。

其中一間房可見舊政府建築物有的火爐。由於仍保留木地板,據負責導賞的警察表示此房不會讓大批人入內或舉活動。

最初屋頂是以中式瓦磚鋪成的斜頂,現時已經被更改為平頂。建築物兩旁有觀察用的塔、防衛用的矮墻和觀察孔。部分木門和窗戶仍然保留良好,這非常好。

1915年,新界曾有老虎出沒,據記載,191538日,村民向上水警崗報案,指在龍躍頭附近山頭發現虎蹤,有禽畜不知所終,外籍警員郭查(Goucher)、賀蘭士(Hollands)和一些村民立即前往獵虎,村民手持耕作工具,警員則配備散彈獵槍和巡邏用手槍。當到達附近山頭叢林,上水之虎撲出,抓傷警員郭查,幸各人合力將猛虎擊退。

這宗獵虎大案立即上報至當時新界的指揮官寶靈翰(DonaldBurlingham),他率領十多名各級警察及警探,配備不同武器去獵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連同村中父老終在叢林發現上水之虎,經過一場惡鬥,上水之虎頭部中彈,一命嗚呼。很可惜,在人獸搏鬥時,一印籍警員律頓星(RuttanSingh)身體多處遭上水之虎抓傷,當場死亡,相信是香港警察歷史上唯一一位因獵虎而殉職的警員。事後老虎的頭被送往當時的大會堂作展覽,直至該大會堂在1933年拆卸才送回警隊,一直掛在香港島總部大樓一樓警官餐廳(Officers'Mess of the HongKong Island Regional Headquarters)門外的門框上。直至1988年送交當時開幕的香港警察博物館作永久收藏

1930年代這所警署曾是新界各區中僅有電力供應的警署。現時舊警署其中一間房仍放置一部可用的舊發電機。

因它有一口水井,過往警署亦負責向整個新界區內多個警崗供應食水。當時除了擔當執法工作外,警署更提供免費疫苗防治瘧疾,而在水荒期間,警署更為打鼓嶺一帶居民供水。

1941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香港期間曾改作日軍分區總部。有傳說指空地一棵樹上曾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死的外籍警官,而另一棵樹則掛有曹日軍殺死平民的屍首。

1945年投降後繼續由香港警隊之用。1979年,上水警署搬到位於粉嶺的新址,原址則改為警民關係組辦公室。


1993年後來改為大埔警區少年警訊會所至今。大樓在2006年重修,並增加更多康樂設施,包括電腦房、圖書館、攝影室、歷史室、無火煮食室及陶瓷室,舊飯堂則成為一個多用途禮堂。


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