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尖沙咀金巴利街

金巴利街 (Kimberley Street)是一條位於尖沙咀的街道。 金巴利街在天文臺道與加拿分道之間。金巴利街東西走向,與金巴利道和加連威老道平行。

從天文臺道交界望向金巴利街(2013年拍攝")

位於金巴利街交界天文臺道5號的香港教會尖沙咀聚會所。(2013年拍攝)

該教會起源自1937年,有數十位基督教信徒,照著聖經的教訓,開始教會的聚會。1950年在九龍天文台道購地興建聚會所。以後因信徒增多,又陸續在新蒲崗、荃灣、元朗、銅鑼灣、觀塘、屯門、沙田以及筲箕灣,購置聚會所,方便信徒就近參加教會聚會。但不論有多少處聚會所,該團體相信,教會仍是一個,教會行政亦只有一個。香港教會由長老們負牧養、治理、教導之總責,與執事和全職的傳道人,本著聖經傳講神的道,照顧聖徒,鼓勵每位信徒參與教會各種事奉。


從信義街交界望向金巴利街。(2013年拍攝)

從金巴利街看見一座唐樓(金巴利道42-44號)的後門走火樓梯。(2013年拍攝)

金巴利街最多最著名是一些韓國料理餐廳及士多,亦有售韓國人醃製的泡菜,口味地道,所以很多居港的韓國人,都專程到金巴利街入貨。金巴利街發展之快其是在2005年韓流韓劇來香港之後。 所以金巴利街又有稱為「小韓國」、「韓國街」,不少店舖招牌韓文、中文、英文並用。有韓國人表示選擇在尖沙嘴開舖是因為這裏有很多韓國人的貿易公司、教會,可以方便同鄉。隨着這些年來同類型的超市、食肆愈開愈多,「韓國街」亦逐漸形成。

早在1948年,香港已有韓國人的足迹。上世紀60年代,韓國和香港之間的貿易往來愈來愈緊密,亦開始有韓國人留港發展及定居。根據入境處數字,現時本港約有5300名韓國人,加上流動人口——即由韓國派駐香港工作的人員及其家屬,合共約1.2萬人。





今天金巴利街韓國人經營的商店。(2013年拍攝)

金巴利街的韓式食肆及雜貨店更擴展至毗鄰的金巴利道,漆咸圍及柯士甸路。
 
1975年的金巴利街。當時沒有任何韓國人經營的商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