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尖沙咀諾士佛臺

諾士佛臺(Knusford Terrace) 被稱為「九龍蘭桂坊」的諾士佛臺,酒吧及食肆林立,每晚不同國籍的型男索女擠滿這條酒吧街,成為夜蒲潮點,惟隨着醉客鬧事,暴力案件屢見不鮮,幾乎晚晚有火爆衝突。





尖沙咀金巴利道以北的用地,於1875年以多個花園地段的形式出售(包括花園地段2237號,以及若干其他地段)。1880年代末期, Kowloon Land and Building Company (Kowloon Land) 逐一收購該等地段,而大部分地段是在1888年購入。該公司於1895年將買得的土地轉換為一個新的單一地段(九龍內陸地段671號),並且很可能於同年把該處發展為諾士佛臺。
該公司在道路較高的部份興建了一排16座的小型別墅(須由天文台道進入)。現時還可找到有關十九世紀末尖沙咀區歐洲式別墅的文字紀載。當時的別墅大都樓高兩層,只有數幢較大的別墅才樓高3層。別墅的上層大都設有兩間毗連的睡房(房間均可通往建築物正面的陽台,而後面亦各設有獨立浴室)。此外,部分別墅房間後還設有第3間小睡房。下層為毗連的客廳和飯廳,兩廳之間的入口,可通往連接到上層的樓梯。每幢樓房的後面均設有一個小庭院,庭院的盡頭是工人宿舍和廚房。當時,這些早期發展的建築物大多沒有連接排水渠,因此住戶的糞便須每晚從屋內清走。1895年在諾士佛臺發展的物業,便屬於這類別墅。房屋後原建有一般的小庭院、工人宿舍和廚房。 
諾士佛臺與區內大部分地方的發展一樣,是建於山坡之上,所有房屋均遠高於金巴利道,以享受涼風的吹拂。諾士佛臺下方,沿金巴利道一帶的用地也屬於九龍內陸地段671號的範圍,曾發展為兩幅大面積的公眾花園用地,供後面的十六家住戶使用。花園中間設有一條通往後面房屋的小徑(這條小徑至今仍然存在)。這片花園用地曾有部分發展為網球場,其餘部分則為種有花草樹木的花園。


1908年左上方的諾士佛臺及尖沙咀區(相片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


1923
年, Kowloon Land 把諾士佛臺物業賣給王氏(Wong family)家族。王氏家族決定將諾士佛臺前面的花園改建為更多房屋,因此於1925年動工興建沿金巴利道正面一帶的平台。不過,新發展區中央的一小片用地仍然保留作花園用途。

1930年代諾士佛臺的住宅。當時屋前仍然有大片草地。到了1950年代初,這片用地最終也被新的樓房所掩蓋(金巴倫道的樓房)。

19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王氏家族將該地段劃分為多個部分,並把房屋逐一出售。經過這次分拆售樓後,諾士佛臺於1895年落成的大部分舊樓便迅速被拆卸,重建為樓高5至6層的樓房。在過去26年間,這些戰後初期建成的樓宇又相繼改建成高樓大廈。 (尖沙咀諾士佛臺歷史建築研究 Dr. P. H. Hase 撰寫)

美麗華商場旁有一條石級名為諾士佛階,通往諾士佛臺及美麗華商場,其實並非正式的街名,只是私人發展商私下改的名稱。

1 則留言:

  1. wing cheung29/8/13 16:02

    Knusford是英國Chesire的一個地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