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香港歷史博物館- 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覽 (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之多,為香港的展覽提供了不同的主題。今次乘香港回歸二十年,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以帝后大壽為題的展覽。清室非常重視皇帝的壽辰,認為皇帝長壽是大德在身、治國有成的標誌;與元旦、冬至同定為宮中三大節日。到康熙的六旬萬壽慶典,開啓了清宮隆重慶祝萬壽之例;此後,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乾隆帝、嘉慶帝和慈禧太后都有大事慶祝其萬壽。

 

 
 
 

在博物館放上不同的故宮樂器,歡迎大家到來:木彩畫小祝、金漆彩畫搏拊鼓、碧編磬、銅鍍金編鐘、木紅漆竹管排簫和木彩畫敔。

 
展廳入口已見顯眼的刺繡康熙帝御筆「萬壽無疆」匾(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為祖母孝莊文皇后賀壽製作的「萬壽無疆」刺繡匾,字體由康熙親題,匾的上下及兩側分別共繡有十二條和四條金龍。這句話追溯至西周時期(公元前十一世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出自《詩經》的《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和《小雅·鹿嗚之什·天保》「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意思指祝願人長壽無盡,後世遂用作祝賀生辰的祝賀語。
 
 
康熙畫像。

 
乾隆畫像。

 
慈禧太后。

從清宮的慶壽傳統,有不少有關器物。


 
剔紅八仙圖盒(乾隆年間)。從前賀壽常出現八仙圖案甚至八仙像。

 
吉祥圖案的五彩蝴紋瓶(康熙)()及蝠紋胡蘆瓶(乾隆)()

 
象牙雕桃蝠紋蓋碗一對(清朝)

場內展示清宮祝壽有關文獻。
 


碧玉慈禧太后徽冊。

 
慈禧太后印章。

 
記載乾隆八十大壽的《八旬萬壽盛典》及乾隆六十大壽的《萬壽盛典初集》。


 
緙絲弘曆御製董誥書《五福五代堂記》卷(乾隆五十一年 1786)。五福五代堂所在的景福宮是康熙帝為奉養嫡母的仁憲皇太后所建,也是乾帝執滿六十年歸政之處。承蒙上天眷顧,乾隆帝喜得玄孫,五代同堂,於是題匾景福宮為「五福五代堂」,並寫《五福五代堂記》,以茲紀帝認為,自能獲此福氣,就要將長壽、富貴、健安寧、美德、善終這五福賜百姓。這五福五代堂也是希望子孫後世能以此為念,勤勉謹慎,永保福澤綿長。

彩圖是仁壽殿前支塔殿式萬壽筵宴彩棚立樣圖。是光緒二十年,籌辦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於頤和園仁壽殿前搭建之彩棚正立面及側面立樣圖樣。

 
光緒青花嬰戲圖碗,是慈禧太后七旬萬壽慶典燒造。

 
光緒款萬壽無疆八寸盤,是專為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燒造。

 
人物壽字圖軸(光緒九年)為慈禧太后諭令宮畫家為她在光緒十年的五旬萬壽製。圖繪有「金母」即西王母,是天界眾女仙之首,具有崇高無尚的地位。當時正是慈禧獨攬朝政不久之時,在人間擁有至尊地位。因此,該畫軸是以「瑤池金母」為主題,為慈禧賀壽。

 
百蝶壽字圖軸(晚清十九世)。古人以蝴蝶比喻高壽。

 
紫漆描金嵌玉石花卉紋方型委角盒。寓意豐富,如大吉大利、多子多孫、吉慶有餘、常青不老、福壽安康。

 
紅漆描金福壽紋盒(清朝)。盒圖形,繪蝙蝠飛舞,喻意福壽雙全。

 
青田石「元音壽碟」組印,為大臣金簡、和坤在乾八旬萬壽獻給乾帝。

 
胡開文「大富貴亦壽考」五色墨(光緒)。胡開文為一間墨店將此物進貢朝中。


象牙管紅木斗方羊毫提筆意(乾隆)。碧玉八仙慶壽圖筆筒()。瑪瑙福壽靈鶴紋筆架()

 
金漆山水樓閣桃式盒兩個(清朝)

 
金紫檀木框桂樹掛屏(乾隆)


 
紫檀木掛屏(乾隆)。是乾隆帝萬壽節時貢品。


 
青花萬壽字紋大瓶(康熙(1662-1722))。由景德鎮御窰廠製,上面寫上一萬個壽字。

 
剔紅八仙祝壽圖如意()

 
銅鍍金八仙轉花鐘(十八世紀)

 
紫檀座玉石蓬萊仙境(光緒(1875-1908))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創科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早前一連四日在維園球場舉辦了「創科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香港大會堂Confluence • 20+ 設計展


在香港大會堂正舉行Confluence • 20+ 設計展設計展匯聚了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本地設計翹楚,帶領參觀者走進香港多元共生的創意生態。展覽首站已於20174月初於享譽國際的意大利米蘭設計週揭開序幕。香港站展覽將展出二十個跨界合作及設計硏究項目,向參觀者展示香港設計師匠心獨運的視野







黃炳培,又一山人,視覺溝通人。他的代表作「紅白藍」系列,將本地常見的紅白藍昇華,化成讓人驚喜的設計。他為紅白藍重新賦予意義,轉化成象徵香港精神的標誌。紅白藍系列廣為國際觀眾認識,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於2005年代表香港參加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紅白藍」跟香港人一樣,個性鮮明、能屈能伸、堅毅不屈、不計較個人得失。

張路路以「花」和「自然」為題,利用人手製作的花朵,打造富有層次而且年輕時尚的服飾。璀璨綻放的手工花為深沉冬日帶來繽紛色彩。她以優質布料製作簡約時裝,突顯個性。

吳燕玲的最新作品名為Sensus,由數組互動吊燈裝置組成,能夠感應觀眾的活動而改變形態。Sensus內藏機械臂,由感測器控制活動。吳燕玲這次與藝術家/建築師黃卓健 (Ricci Wong)合作,挑戰了設計師、機械工程師和紡織布料編程員的互動合作關係。這次的跨界合作推動各參與單位突破框框,讓各個專業範疇的人士一同面對挑戰。




參觀當晚是星期五,稱為周五設計薈。為帶領公眾深入瞭解香港設計界多元共生的創新活力,「Confluence 20+」邀請一眾參展設計師和他們的合作伙伴,在絢麗晚霞下與公眾對談,交流創作理念及設計心得。公眾可一邊品嚐本地滋味小食,一邊與設計師開懷暢談,輕鬆度過周五晚上。





AlPod是嶄新的流動住屋概念,旨在配合當代都市人流動多變的生活模式。這些預製的獨立屋,外殼由鋁材製成,輕巧而堅固,且方便移動。AlPod由James Law Cybertecture為Aluhouse設計,由Arup擔任結構工程顧問。每個AlPod單元都有時尚簡潔的室內裝修,一應俱全,包括預置的洗手間、廚房、電力供應和冷氣等。單面的落地玻璃,方便打開通風之餘,亦鼓勵用家互動,同時不失個人私隱。AlPod平衡了流動性、功能性和美觀性,是新世代理想之家。未來,我們可能都會成為都市游牧民族,住在AlPod開揚的單位中,成為流動社群,不再困於四面水泥牆中。






 

 

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

日期:現在至628 10:00 am – 8: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