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大坑西新邨


政府在一九六一年以特惠地價批出一幅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以興建現時的大坑西,安置受當年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該次批地規定,該公司須在該處興建最少一千六百個單位,出租予低收入的人士居住;此外,又規定該公司在未經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不可出售、轉讓或抵押該幅土地或建於該幅土地上的任何樓宇。其後,該公司興建了一千六百零三個單位,並以低於市值的租金,把有關單位租予低收入的租戶。


有趣的是,向街的其中一坐民泰樓是最後落成,原因是:在一九七七年,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大坑西新邨加建一座樓宇,但工程開始不久,地鐵工程便動 工了。為了興建地鐵,當時地鐵公司是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鐵路;而地上使用權則仍然是屬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有,該座新樓的工程因而押後。至地鐵工程完了時,才再交回該公司進一步興建民泰樓,所以該樓是最後落成的。






 



大坑西新邨


政府在一九六一年以特惠地價批出一幅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以興建現時的大坑西,安置受當年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該次批地規定,該公司須在該處興建最少一千六百個單位,出租予低收入的人士居住;此外,又規定該公司在未經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不可出售、轉讓或抵押該幅土地或建於該幅土地上的任何樓宇。其後,該公司興建了一千六百零三個單位,並以低於市值的租金,把有關單位租予低收入的租戶。


有趣的是,向街的其中一坐民泰樓是最後落成,原因是:在一九七七年,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大坑西新邨加建一座樓宇,但工程開始不久,地鐵工程便動 工了。為了興建地鐵,當時地鐵公司是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鐵路;而地上使用權則仍然是屬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有,該座新樓的工程因而押後。至地鐵工程完了時,才再交回該公司進一步興建民泰樓,所以該樓是最後落成的。






 



陳日君樞機的復活節牧函 - 讓我們靜靜地體味耶穌的復活

這幾天在羅馬參與「中國教會委員會」的會議,雖然下了一些雨,但大部份是晴天。尤其在赴機場乘回程飛機的路上,欣賞到沒有污染的天空是多麼美麗。

「安息日後第一天的早上」該是這麼一個晴天吧。三天前發生了轟動耶京全城的醜事,那位三年來周遊各村各城,宣講「天國已來臨」的先知,竟被判了死罪,被釘在十字架上。
他不是醫好了很多病人,幫助了很多困苦中的人嗎?這次卻救不了自己。他的門徒也都走散了,他可憐的母親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匆匆的收了那沒有完膚的屍體。

聽說老天還是為他伸了冤,當他懸在十字架上時天黑了,地震了,可是一切還是靜了下來。他真的死了,不說話了,眼也閉上了。

應該有人記得他說過第三天會復活的,這復活不也應該轟動全城嗎?不,他沒有預告幾點鐘,在哪裡,顯示給大眾看他復活的光榮,那日子全世界的人都還等著哩!

安息日後的第一天早上祂靜靜的復活了。和祂心愛的人,和敬愛祂的人重聚了。祂靜靜的回到祂母親身邊,擁抱了她。祂讓心急找祂的瑪利亞瑪達肋納先找到了祂,祂把平安帶回給那些又慚愧,又害怕的門徒。

祂不該去司祭長面前爭口氣嗎?不該叫比拉多認錯嗎?不該讓群眾向祂表示懺悔嗎?不,這些讓宗徒們五十天後才去做吧。現在是讓門徒們安靜享受祂復活的時候。

這五十天太寶貴了。祂和他們溫習了從前祂講過的道理,他們記起來了,他們明白了,現在他們才真正了解祂了:
若望一定記得那天他問耶穌住在哪裡,耶穌帶他去了祂家裡,他看到這位年輕的師傅是多麼平易近人,祂的生活是多麼樸素。後來師傅的名聲和祂所行的奇跡沖昏了徒弟的頭腦,竟要求在祂登王位時坐在祂的左邊和右邊。現在若望明白祂說的「人子來不是為受服事而是為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為贖價」。其實,在他開始傳道時、在約旦河領受若翰洗禮時、後來在他受苦難前,在山上顯聖容時,天父早已再三暗示這師傅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痛苦的僕人」「你們要聽從他」,向他學習,效法他。

伯多祿那時不明白怎麼可以寬恕兄弟七十個七次。現在他明白了,他三次否認師傅耶穌,祂也寬恕了他,毫不計較,還肯定了他首牧的使命。

看了祂的五傷,門徒不難明白:「哭泣的人是有福的」,「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他們明白了救恩並不來自威勢和強力,而來自犧牲和愛心。

各位教友,尤其是在今年復活節領洗的兄弟姊妹,我信你們大家都隆重的慶祝了這巴斯卦的大奧蹟,張燈掛彩的教堂、鮮花、蠟燭、琴聲、歌聲,高唱亞肋路亞。

但復活節絕不是一天,也不止八天。復活至升天的四十天,再加上等候聖神降臨的十天,這五十天都是復活節!讓我們靜靜的享受這五十天!有空時到聖堂裡坐在復活聖燭旁邊,回味聖母、宗徒、聖女們和耶穌重聚時的喜樂。在聖堂、在家裡打開聖經,讓復活的耶穌給我們解釋祂的道理,如同祂向前往厄瑪烏的兩位門徒講解了一樣。

這些道理不太合潮流嗎?四周一切事實都向我們的信德挑戰嗎?不要害怕,讓我們聽聽復活的耶穌細聲的給我、給你說:「祝你平安!」

陳日君 主教
二零零八年


(取自公教報)


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下邨是香港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於1967 - 1969年間興建,同時也是現時全港僅存的未重建前徙置屋邨。牛頭角邨在房屋委員會於1973年成立後,分成牛頭角上邨和牛頭角下邨。下邨原有14幢住宅,分為一區和二區。現時第1-7座已於2004年完成清拆等待於2008年重建,剩下二區的第8-14座,有約8千人居住。預計會於200809年後清拆,屆時大部分受影響租戶將會被安置往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或鄰近新屋邨。第8-12座是香港公屋當中,首度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大廈。





位於牛頭角下邨(二區)第10座樓下的興記茶餐廳,於1970年由新會林氏一家創立,至今已有37年歷史。林家為擴展他們的生意,以吸引更多顧客,不惜在茶餐廳門前僭建了鐵皮屋,又在鐵皮屋後面加建帳篷。奇怪的是,有關方面不單沒有向他們提出檢控,更為該茶餐廳帶來了更多顧客。有人指由於二區當年入住的人是因天災而安置的木屋區災民,人品複雜,政府早期也管理較寬鬆,或者隻眼開隻眼閉啦。






牛頭角下邨是少數採用甲級保安的公屋。每幢大廈不設保安員,只在升降機地下大堂設有閉路電視。







當年的公屋,地下店舖都有後門。



由於大廈沒有保安員,互委會以前有住戶義務組成巡邏隧戴地盤頭盔巡樓。現在已經沒有了,頭盔也沾上塵。



人要搬走,學校也是。



邨口的福德廟也要拆。


牛頭角下邨


牛頭角下邨是香港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於1967 - 1969年間興建,同時也是現時全港僅存的未重建前徙置屋邨。牛頭角邨在房屋委員會於1973年成立後,分成牛頭角上邨和牛頭角下邨。下邨原有14幢住宅,分為一區和二區。現時第1-7座已於2004年完成清拆等待於2008年重建,剩下二區的第8-14座,有約8千人居住。預計會於200809年後清拆,屆時大部分受影響租戶將會被安置往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或鄰近新屋邨。第8-12座是香港公屋當中,首度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大廈。





位於牛頭角下邨(二區)第10座樓下的興記茶餐廳,於1970年由新會林氏一家創立,至今已有37年歷史。林家為擴展他們的生意,以吸引更多顧客,不惜在茶餐廳門前僭建了鐵皮屋,又在鐵皮屋後面加建帳篷。奇怪的是,有關方面不單沒有向他們提出檢控,更為該茶餐廳帶來了更多顧客。有人指由於二區當年入住的人是因天災而安置的木屋區災民,人品複雜,政府早期也管理較寬鬆,或者隻眼開隻眼閉啦。






牛頭角下邨是少數採用甲級保安的公屋。每幢大廈不設保安員,只在升降機地下大堂設有閉路電視。







當年的公屋,地下店舖都有後門。



由於大廈沒有保安員,互委會以前有住戶義務組成巡邏隧戴地盤頭盔巡樓。現在已經沒有了,頭盔也沾上塵。



人要搬走,學校也是。



邨口的福德廟也要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