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奧地利畫家許福的摩登上海


時代巨輪不停轉動,個人命運與之交織在一起,高低起伏的生命樂章因此應運而生。奧地利畫家弗里德西亞.希夫(Friedrich H. Schiff),因受戰亂影響,年輕時他選擇從維也納移居上海,在異地展開人生的奇妙旅程,也留下其繪畫生涯的重要軌跡。為紀念中奧建交四十週年,奧地利駐港領事館特為這位畫家舉辦巡迴展覽,畫作現正在香港展出。



移居上海改名許福


展覽名為「行雲觀色:奧地利畫家許福的摩登上海」,由奧地利駐港領事館主辦、康文署協辦。展出作品包括畫家筆下的人物素描、風景畫、報章漫畫及插圖,合共約二百件,大部分展現了畫家在上海的美好回憶,以及對勞苦大眾的關懷。展出的作品全由希夫多位生前好友捐出,可見他人緣甚廣,而「許福」是希夫在中國定居時起的中文名字,有研究者推斷他是以中文的相近發音及帶有中國傳統吉祥意思而取名。



關於希夫生平,客席策展人陳芳芳介紹説,希夫一九○八年出生於維也納,當時奧地利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希夫的父親羅伯特(Robert Schiff)為著名畫家,曾為皇室、政界、商界及藝術界名流繪畫肖像,而希夫亦遺傳了父親的才華,他畢業於維也納造型學校,在學時已給演員畫肖像。



(維也納的黑死病紀念柱素描)


希夫仍是小孩子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事結束後,奧地利帝國統治宣告完結,在一九一九年奧地利改名為「奧地利共和國」,政局的變動,令維也納經歷長期的經濟危機,至一九二九年情況尤其嚴峻。當時不少人選擇離開,「往西」移民美國,希夫卻決定「往東」,投靠在中國經營古董公司的表兄,來到繁華的上海闖世界。





當時,上海是亞洲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被譽為「十里洋場」和「冒險家的樂園」,同時它也是個貧富懸殊的城市,既摩登又頹敗。希夫為了維生為有錢人畫肖像,業餘時間他喜愛觀察東方人的生活,他以外來者的眼光,描畫低下階層的貧苦大眾,乞丐、苦力、交際花及難民等,他也起用模特兒畫裸體畫,當時在「禮儀之邦」的中國可説是禁忌。因此,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描繪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上海紙醉金迷的一面。


曾在港留下足跡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是漫畫和插圖的發展中心,闖出名堂的漫畫家有葉淺予、張樂平、白俄羅斯人薩帕尤(Sapajou),許福也是其中之一,其作品刊登於上海各大報章。許福擁有自己的畫室,有報章曾報道他在畫室舉辦晚會,在居住上海十多年期間,希夫入鄉隨俗,改中文名許福,後來並娶妻生子,度過人生最得意的時期。他也到過日本、北京及香港,展品中可見他為香港旅遊協會繪製的地圖及海報,在一九四七年他離開上海,到過阿根廷、新加坡等地,生活逐漸變得拮據。他繼續描畫各地民情風光,最後回歸維也納,晚年患癌病離世,終年六十歲。


在畫展開幕儀式上,奧地利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萬克德(Gerhard A. Maynhardt)表示,希夫留傳後世的繪畫及史料,見證了畫家本人及時代的變遷,畫展去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反應熱烈,香港是第二站,下一站將會是維也納。


要緬懷舊上海的風情及欣賞許福的畫作,「行雲觀色:奧地利畫家許福的摩登上海」展覽在中環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展期至三月二十一日


1 則留言: